Friday, August 14, 2015

孺子学礼承担国家社稷大任 高三成年礼


黄乐仪老师、潘思颖(高二文商智)报道
        6月27日(星期六)早上9时,我校于朝阳堂举行高三生成年礼。当天出席的嘉宾包括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董事长、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林渭德组长、林素珠秘书、署理董事长拿督李平福、三机构成员、黄秀玉校长、高三班导师、出席观礼的家长与学生达1194人,场面盛大庄重,温馨感人。427名高三生在家长和师长的祝福下,朝向人生崭新的里程碑迈进!
成年礼,是指人类为了庆祝其成员长大成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之礼俗仪式。古称冠礼和笄礼: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

         中华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古人言: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成年礼培养受礼者的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仪就不是人,不行冠/笄之礼,则一生难以“成人”。举行成年礼旨在提示即将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履践孝、悌、忠、顺等美好德行,成为合格的孩子、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以及扮演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我校秉持“人文办学,复兴礼教,讲信修睦,传

道授业”的办学理念,自2010年首创先河举办我国首场高三生成年礼,如今迈入第5个年头。校方期待通过优良的传统仪式,引导同学们勇于承担,自律自强,敬业乐群,朝“责任·感恩·奋发”努力,掀开生命的新篇章。透过成年礼庄严的仪式,唤起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在逐渐走向成熟,脱离亲人的养育、监护下,承担起个人和社会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造福国家社稷。
        典礼以宣读古训揭开序幕,并由全体高三生颂《大学章句》,在朗诵声中细细咀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义。接着,大会恭请我校董事长丹斯里杨忠礼致词。

杨忠礼董事长:承认即感恩. 修身兼立德

董事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于6月27日的高三成年礼上致词,全文如下:
        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林渭德组长、林素珠秘书、我校署理董事长拿督李平福先生、黄秀玉校长、我校三机构同仁、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兴华中学举办高三生成年礼,是想让学生了解成长的多层意义。一个人从诞生、婴孩、儿童、少年到青年,能够顺利成长,是值得高兴和祝福的事。但是,千万要记得,顺利成长的背后,花费了许多人的力气和心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提掖、帮助之恩,都要铭感于心。

        随着资讯的泛滥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肆虐,一般人对“自由”与“规范”、“权利”与“责任”往往欠缺整体的理解和认识,而社会道德价值的混淆,也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对学校教育造成长期的挑战。

高三成年礼翦影

从新出发 高三成年礼论坛


许盈瑄(高三文商平)报道
         6月23日(星期二),我校于科技大楼大讲堂举办高三成年礼论坛,主题为“从心出发”,主讲者阵容包括:陈静翔学姐、杨玮恬学姐及林添才学长,并由王书强老师担任主持人。
        王书强老师表示,今年是举办成年礼的第六个年头,当年初一的学生一晃已届高三。从教育角度来说,成年礼就是教人成人成才;而成人比成才更难。他说,人的一辈子都在当学生,不断地学习如何生存与生活。在这过程中,我们会有许多不同的角色、与不同身份的人有不一样的相处方式。

        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呢?书强老师认为,除了自觉还需要靠外在力量让人成长,如:礼仪、法律、经验、挫折等。在被约束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成长,并了解自己的身份与定位。
        身为专业律师的陈静翔学姐表示,法律是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律师的身份与责任紧紧相扣。在群居社会里,人口渐增而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无序的社会状态。时代变迁,成长地区、背景的不同,会让人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有鉴于此,社会也产生了不同的法制。
      “当一个人违反法律时需承受惩罚,其实是让违法的人有反思和反省的机会,以纠正不当行为。我们的生活和法理、法律息息相关,有时法律责任会和道德伦理产生对立,人类需智慧明辨从中取得平衡。”

        静翔学姐进一步剖析:懂法,能让我们在不侵犯他人权利下,争取自己应拥有的权利。此外,法律中只有惩罚而没有奖赏,是因为尊重法理/法律是人的本质,展现对自己行为的负责。

        她说,律师在法庭上所戴的白色假发是查理二世从法国带到英国的,那是权势的象征。另一个说法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戴上假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律师袍后面有个钱袋,代表律师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不计酬劳的表现。不是每个法律系的学生都能穿上律师袍,他们需要追寻老牌律师实习9个月,在“师傅”的推荐下,正式成为律师公会的一员。

高三级外宾演讲 黄一农院士引领高三生跨界与逐梦

李贤丽老师、郑以璇 (高三文商信)报道
         7月10日(星期五)下午1时15分,我校于大讲堂举行高三级外宾演讲,主讲者是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黄一农院士,主题“跨界与逐梦”,不仅激励了在座高三生,更是黄院士精彩人生的精华写照。

         黄一农院士的研究领域遍及科学史、天文史、明末清初史、术数史、军事史、火炮史等。

      “在台湾清大念物理系时,我曾立志要拿诺贝尔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接触天文学后,方兴起了跨界的念头。”

        他表示,本身并没有专属的行业,但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位梦想家。他那对人生热情澎湃与充满感动的精神,正是苏格拉底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的最佳诠释。

        黄院士表示,人们应把重心放在“行行出状元”中的“行行”二字,并强调同学们未来应挑战各式行业;而非选定了哪个科系,便终身投入于单一领域。

文史教育与人生:兼谈大数据的冲击 黄一农院士


黄乐仪老师报道
          7月11日(星期六),我校于科技大楼协作楼举办雪隆森独中文史地教师讲座,主题为“文史教育与人生:兼谈大数据的冲击”,主讲者是来自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黄一农院士。雪隆森独中逾四十名文史地教师出席,大家荟萃一堂与黄院士展开学术对话。

        黄院士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从事天文学研究,并于Nature 和Science 等权威期刊发表过论文,曾任新竹清华大学副教务长、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等职,现任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黄院士表示,21世纪是网络新兴时代,也是文史老师的天下、是做研究最好的时代。这是他第二次到访马来西亚,6年前首访我国他发现我国多元文化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生提供另一个研究方向与发展机缘。

大数据对文史科的影响
         网络时代也称为大数据(Big data或Megadata)时代,海量数据规模浩瀚,拜科技进步所赐,人类可以通过网络瞬间截取、管理、处理并解读信息。“大数据”时代,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研究人员将各个小型数据集合并进行分析,可得出许多额外的信息和数据关系性,用来察觉商业趋势、判定研究质量、避免疾病扩散、打击犯罪或测定实时交通路况等。

 
      处身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思考大数据对文科的影响;大数据现象提供文科生成熟的研究环境,例如:考究诗的用典。擅用大数据能协助研究者破解数千年来汗牛充栋的用典,解读文体背后的真正含义。

         黄院士表示,他研究《红楼梦》以来,发现历代学者皆会参考提供大量和曹雪芹相关资料的《村柳堂诗稿》,其中一诗:《题李四兄书舍壁》的“吕袋休名注”典故让人颇费思量。休名:指美好的名声;但“吕袋”所指何事?历来学者诸般推敲却无从勘核。后来他善用大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搜索“吕+袋”,找出152条用典。其中《佩文韵府》:“宋史吕蒙正为相,夹带中有册子。……朝廷求贤,即取之囊中,故文武各称其职。”追究典故原义实为:夸奖朋友有好名声,值得记载在吕袋上,查出半个世纪以来无人能破解之谜。


兴华大讲堂系列之红e梦与哆啦A梦 黄一农院士公开演讲



黄乐仪老师报道
        7月12日(星期日)早上10时,我校于科技大楼大讲堂举办兴华大讲堂系列之“红楼e梦与哆啦A梦”公开演讲,主讲者是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黄一农院士。黄院士20多年前留学美国先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硕士、天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转行研究文史,范围涵盖科学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末清初史等,并在2006年以自学成果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目前为北京清华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港大暨理工大学荣誉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我校董事长拿督斯里杨忠礼在演讲开始前颁发纪念品予黄院士,感谢其不吝与社会大众分享文史研究成果。

        黄院士幽默表示,他曾是职业天文学家,后转道历史学工作,在清华大学曾属于四个院所:人文社会学院、天文研究所、协助电机咨询学院和科技管理学院,基本上算是个杂家。基于主修物理与天文学,30年前他研究宇宙,认为宇宙是由基本粒子构成;30年后转投文史研究领域,他看宇宙却是由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构成的。

       “我是典型的男生,喜欢《西游记》、《水浒传》,6年前从来没读完过《红楼梦》。历代研究红学的学者很多,20世纪胡适研究红学掀起热潮。胡适在红学史上的开创性建树,起了划时代的重要作用,把红学纳入了学术轨道。当我利用大数据研究《红楼梦》,惊喜地发现人生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可研究的事。有时用功下来连续44个小时没睡,让我太太操心极了。不容易啊,我想过去这4年是我这辈子最用功的时刻!”

谁是胃的杀手 幽门螺旋杆菌 蔡俭心医师健康讲座

 

黄乐仪老师报道
        7月11日(星期六)晚上7时半,我校家教协会于科技大楼大讲堂举办“谁是胃的杀手?——幽门螺旋杆菌”健康讲座会,主讲者蔡俭心医师是我校校友,毕业于台湾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在台湾医学界服务超过15年。蔡医师的硕、博士论文专攻幽门螺旋杆菌抑制根除治疗、大肠急燥症诊治、减肥新陈代谢症候群及营养学等。

     她亦专长诊治胃食道逆流、上消化道内视镜与全大肠镜检查及其相关 治疗手术、肠胃道及肝胆胰脾专科疾病、各项疾病筛检、内科学等。2015年更赴日本国立东京癌症医学中心短期进修。目前是槟城南华医院肠胃及肝脏科驻诊医师。

全世界近半人口感染
     是项健康讲座会由家教协会主办,大会恭请家协主席陈伟后赠送纪念品予蔡俭心医师。蔡医师表示她很高兴能够以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演讲,感谢往昔兴华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感恩父母当年在经济不乐观下仍坚持让其升学,完成医学课程。
蔡医师表示,潜伏在你胃里的敌人——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全世界有近半数人口带有此细菌。正常的胃呈粉红色、平滑、不太看得到血管。不健康的胃包括:罹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甚至胃癌,其症状包括:胃经常不舒服、黑色粪便、体重下降,皮肤

缺乏血色等。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在胃粘膜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这种细菌的存在与胃炎相关,也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兴华人 绽放跨族群的友谊花朵 Cikgu Jamilah



黄乐仪老师采访
        我们自小就通过小学课本认识到“友族同胞”这四个字。可是,除了公关用途,这四个字对你而言有任何实际意义吗?我们是否曾主动接触、结识、了解友族同胞?

        现今的年轻一代鲜少接触友族同胞,也没有深入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生长在多元民族国家,种族互信关系脆弱容易引发冲突,1969年513事件及近期的刘蝶广场事件是前车之鉴。学校,是一个与友族同胞建立良好关系的地方。青少年要突破种族藩篱,多与友族朋友互动联系与交流,不要划地自封。若我们与友族朋友能够互相了解彼此的文化与背景,就能够减少隔膜,促进谅解。

        兴华的办学理念,也吸引了不少友族将孩子送来就读。我校目前有11位友族学生及19位外国学生,增进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绽放跨族群的友谊花朵,是人文教育的范畴。

        本期“兴华人”登场人物是毕业自马来亚大学、在我校执教马来文4年的Cikgu Jamilah。身为一位在独中任教的友族老师,她感到与有荣焉。她表示,兴华的学生学习力强、自主自律。除了课内知识,她也常常教导学生认识友族文化,例如:她带领课外活动团体马来文学会制作karipop,也引导他们认识马来民族文化与传统食物。

       “学生对制作马来传统糕点非常感兴趣,这有别于枯燥的纸笔作业,大家动手搓搓揉揉,其乐无穷!有的学生将糕点捏成不同的造型,千奇百怪,却吃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将亲手制作的糕点带回家给父母品尝,他们对于自己制作的成品感到光荣。”

        Cikgu Jamilah表示,依据马来人传统文化,一般上少女年龄介于15岁左右,父母就会叮咛与教导她们学习烹饪及制作糕点,以便将来结婚后能够照顾一家大小的饮食。她本身是在婚后自家婆身上学习烹饪与制作马来传统糕点,如:karipop, seri muka, kuih ketayap, cucur badak, kuih kacang及kuih bom等。

       “各个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都有其值得传承之处,我们应以开明的态度包容与欣赏,就算是马来民族本身在不同地区也有文化上的差异。”
Cikgu Jamilah来自东马沙巴,她说东马的马来人并不擅长吃辣,辣椒属于微辣并带点甜味,反而西马的马来人嗜辣,三餐无辣不欢,就连汤水也撒辣椒。
“刚结婚随丈夫过来西马,我不太能适应这里特辣的马来食品。经过几年的浸染,才慢慢入乡随俗。”

别出心载领师生感染艺术魅力


蔡斯诃(高二文商和)报道
       

         6月17至7月2日,我校美术科教研组及美术学会在科技大楼9楼创新楼展开本年度绘画比赛入围作品展览。画展开放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4时,沿途贴有不同造型的告示牌吸引师生循迹入场,享受美的飨宴。这段日子两个休息及放学时间,许多学生鱼贯入场参展,大家还可以现场领取表格,投选心目中的得奖作品。


        此番赛制的变更,彰显主办单位认真、创新求变的心思,意欲引领全体师生感染艺术的魅力。颁奖仪式于6月25日(星期四)举行,我校邀请绘画界赫赫有名的余荣兴及吴文正画家前来对各个作品进行深入点评。

        颁奖仪式上,播放所有的参赛者“呕心沥血”的作品。余荣兴画家表示,评审尽可能地发掘好作品及同学的才华,并希望所有参赛者不论胜利、失败,都能继续怀着喜爱艺术的心向前迈进。此外,吴文正画家表示,去年他也曾受邀为评审,今年还能再次受邀他深感荣幸,也对主办单位表示感激。他认为今年的绘画水平相较去年更显用心与全面,他感受到全体师生的用心;相信未来我校学生的绘画造诣将更上层楼。

        李增注老师感谢各位评审与师生合力促成赛事,此项比赛已迈入第36年,甚具历史性。今年主办单位把比赛过程分为:揭题、评审、展示、讲评、分享、颁奖等,细致化流程的目的是要让同学们能从中学习与感悟美的历程,进而多加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表现。他认为,艺术创作牵涉到的是技巧、思想、体会创意、选择、表现、分析、审美等综合呈现,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前辈来为我们作讲评、分享和总结。他代表校方感谢三
位劳苦功高的评审:吴文正画家(巴生艺术家协会会务顾问)、李祈成画家(乐园艺术中心负责人)以及余荣兴画家(巴生专业美术画廊主持)。














第十九届雪隆独中华语辩论赛 我校荣获亚军


张素锜(高二文商平)报道
        第十九届雪隆八独中华语辩论赛于7月12日(星期日)在我校黄景裕讲堂举办,是项赛事由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办,我校和坤成中学联办。评审团为洪俊福(马大工商管理硕士)、余福祺(马大电脑科学系学士)、蔡懿颦(博大传播系)、丘涁玜(博大食品科技系)以及刘国伟(新纪元学院媒体系)。

        当天晋级半决赛的有坤成中学、吉隆坡中华独中、兴华中学和循人中学。我校辩手是:林子芊 (高二文商义)、林勤勇(高二理忠)、詹亨一(高二理忠)、吴婕绮(高二文商义)、蔡伊维(高二理孝)和陈可馨(高二文商义)。

        首场半决赛由坤成中学对垒吉隆坡中华独中。正方坤成中学的立场是“辩论需要典范”;反方吉隆坡中华独中立场是“辩论不需要典范”。双方势均力敌,最终由吉隆坡中华独中胜出进入决赛。第二场半决赛,由我校对垒循人中学。我校是正方,立场为“现代社会,赏识教育比惩罚教育更有效”;循人中学是反方,立场为“现代社会,惩罚教育比赏识教育更有效”。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我校辩手最终以几乎压倒性的票数进入决赛。

        决赛中,我校为正方立场,辩题为“求知比求资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吉隆坡中华独中为反方立场,辩题为“求资比求知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两队辩手唇枪舌战、互相交锋,表现平分秋色,令评审团难以抉择。

        评判团进行决赛现场投票程序与评述时,就双方辩手表现提出点评。余福祺认为反方处理辩题的方式较多元化,正方则没坚守好己方立场。蔡懿颦觉得正方论点条理、区分和总结都做得非常好;反方则现场反应灵活,可惜没尝试突破论点。刘国伟认同前面两位评审的评论,觉得正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反方则是积极进攻。丘涁玜赞成蔡懿颦的评论,觉得反方没有特点,而正方能提出有力论证。洪俊福认为反方表现睿智,擅于进攻;正方有勇于面对敌方的态度,但是没有及时把握辩驳契机。

        来到万众瞩目的颁奖典礼,吉隆坡中华独中以微差险胜我校,摘下冠军荣衔。我校荣获亚军、坤成中学与循人中学并列季军。

 
        苏顺昌董事在颁奖礼表示,演讲和辩论是我们传达感情、交流意见,甚至捍卫真理、抨击谬误、拨乱返正的有效方式。政治家利用辩论推销政治理念,说服民众、征服民心以实现崇高理念。

  “成功的辩论家要有敏捷缜密的思考能力、丰富生动的语言储备,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社会经验为基础。”

        他强调,辩论也训练我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常言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生活紧张压力重重下,难免言中有错,要怎么随机应变才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就是一门学问。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席叶新田指出,马来西亚独中教育的强项是三语并重,注重培育三语人才,为多元社会做出贡献。雪隆华校董联会在这方面多年来不遗余力,不断整合八独中资源,举办国语论坛、华语辩论赛和英语论坛,希望带动同学们学好三语的风气。
当天出席者尚有黄秀玉校长、谢锡福副校长、苏顺昌董事,一同欣赏辩手滔滔不绝的辩才与风采。

第四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比赛


陈祉蓉(初一勇)周艺敏(初一仁)报道
         6月27日(星期六)我校于科技大楼大讲堂举办第四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是项赛事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委托;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承办。大会旨在通过赛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凡成功报名者皆可获得一套最新编辑的“三常”书籍,以了解中国文化、地理及历史。本届共有229名我校学生及27名外校学生参与比赛,反应踊跃。

        比赛当天,校园里弥漫着静穆严肃的气氛,学生们埋头苦读,为比赛做最后冲刺。应考时间,考生们鱼贯进入考场,赛事正式拉开序幕。当考生作答完毕,陆陆续续步出考场,大家都迫不及待检查答案:胜券在握者神采飞扬;不尽如意者则蹙眉不展。

        大约下午3时,比赛圆满落幕,成绩另行揭晓。

捷足先登“板秀”真本领 商科常识比赛

叶鸿婷(高一文商智)报道
        暌违十年,我校再度举办高中商业常识比赛。初赛于6月23日(星期二)以笔试进行,进入决赛的队伍则于6月30日(星期二)在朝阳堂展开终极之战。是项赛事由商科教研组主办、商学会协办,旨在提升同学对商业常识的学习及涉猎;培养同学主动积极、乐学的态度以及凝聚班级群策群力的精神。

        初赛以笔试(选择题)进行,大会选出各班分数最高前5名同学组成队伍进入决赛。决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板秀真本领”及第二环节“捷足先登”,采取抢答制,现场气氛紧张活络、考验参赛者的临场反应与灵活机智。

        现场只见参赛者积极抢答,观众也为各自的班级呐喊打气,有者甚至激动地喊出答案!全新的创意赛制让同学们感到新奇、刺激,也增长了商业知识。往后,高中商业常识比赛将每两年举办一次。2017年,我们再见吧!

比赛得奖名单 如下:
冠军:高二文商和
(叶名森、翁綝沁、洪子恩、沈治伸、蔡斯诃)
亚军:高三文商信
(李明镇、郑理轩、郑卉淇、吕伟祥、郑凯泽)
季军:高一文商礼
(范丽轩、陈锦焜、黄安吉、刘依筠、邱蕙菱)
安慰奖:高二文商廉
(谢俊祥、叶泓祥、李洺玮、练羽翀、胡宝源)
高三文商礼
(陈绮玟、潘子隽、林汮巸、陈施肯、陈盈洁)

STEM科学与科技学习工作坊


蔡念恩 (高二理信)报道
        6月25日(星期四)下午1时30至4时,我校于科技大楼实验室、电脑室及Chrome Lab 进行“STEM科学与科技学习工作坊”。是项活动邀请了来自英、美两国大学的教授以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引导同学们融会贯通,把知识运用在生活上。

        此活动对象为高二、高三理科生及电脑学会会员,由于参加人数众多,分为五组进行。导师阵容有:Christina R. McKittrick 负责生物实验、Khondkar Islam负责资讯网络课程、Paul Campbel教导化学实验、Professor Chris Phillips教导Alice Programming程式语言,及Dr. Jim  McCann 教导数学。

      通过游戏互动环节及教授循循善诱的引导,同学投入于学习,有者更表达从中找到自己可以继续拓展研究的领域。教授也跟同学们分享国外大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促进临将毕业的学生对国外大学的了解。

        通过这次的活动同学们有机会接触课程以外的实验项目以及程式编写,也在工作坊中有机会以英语聆听及跟教授沟通,大家的收获是多元的,并有不枉此行之感。





生活就是科学,科学就是生活 高三生物专题报告成功展


黄乐仪老师报道
        6月24日至7月2日,我校于科技大楼9楼创新楼举行高三生物专题报告成果展。高三理科班学生在颜毓菁老师指导下,历经数个月的努力,完成生物专题报告,并与师生分享硕果。

相关参展专题课题计有:
专题一 :生命的奇迹与危机 
1.马来西亚最危险的生物;2.有树就有希望; 3.回到生命最开始的地方—马来西亚海龟的洄游 ;4.马来西亚的动物明星; 5.生命生存之道;6.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二:守护我们的家园
 1.南来北往的候鸟;2.海岸线的保护—垃圾与海岸线 ;3.生态观察—兴华校园。
专题三 :今天吃什么?餐桌上的环保课题
 1.但愿年年有鱼—鱼市场考察;2.烤肉会的危机 ;3.无所不在的油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食品的化学—乳酸菌饮品的实际性;5.眼见就能为真吗?
专题四 :永续——人人都帮得上忙
1.正确的消费观; 2.再生能源是否能代替石油? 3.水污染微生物与疾病; 4.都市的疾病—手足口症; 5.伊波拉病毒,你知多少? 6.渐冻人(ALS); 7. 寄生虫与人类; 8.抗药性是什么?抗生素应如何善用? 9.水痘及生蛇,你知多少? 10.疯牛症与朊粒; 11.骨痛热症与基孔肯雅症 ;12.麻疹与德国麻疹; 13. 禽流感与人流感; 14.发光生物; 15.是虫非虫,是草非草的生物体——冬虫夏草。

        颜毓菁老师表示,举办此成果展的目的旨在通过成果发表,肯定高三理科生的协作学习与专业能力。成果展的内容囊括科普知识,有助于提升大众对周遭环境的认识与了解,进而能多关注环保、卫生、疾病等课题;她也希望透过专题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及珍爱生命的态度。

      “专题报告题目是从年初由各组同学沟通及认领后,为期3个多月的合作成果,间中还配合了针对学生或外界人士的问卷调查、对专业人士的访谈等。同学要挑战及学习的不止是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据搜索及整理能力、文献分析、资料分析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外出考察过程中的体验及了解。”

        颜老师表示,筹备工作也是教育的一环。学生在 5月底完成分组报告,便在各班进行简报分享。过程中学生的创意构思每每让人有意外惊奇,也因此想推广给其他不同年级的同学及师长,让大家一起了解与认识,故有了这一次的海报展。
“6月完成海报制作,以一张海报就能传达专题中最重要的讯息为原则,同学皆十分配合及踊跃。”

        她表扬参与展出布置的同学也尽显创意,验证了只要能给予发挥平台及肯定,学生的潜力及无限创意力总是让人惊叹。

    “我们也让高一理仁及高一理忠二班同学一起展示他们的科普阅读报告。为期一周的展出,成果是理想的。有近三百位学生、师长及外宾前来参阅及给予问卷回馈。大家票选最受欢迎的海报是高三理仁班第八组的作品——“BBQ的危机”。

        颜老师感谢其他老师的大力支持及推广,呼吁同学们前来细读每一份专题报告及海报。她表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反思修正自身的不足;欣赏他组的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盲点。她也特此感谢全体高三理科生及所有协办单位。

“高三理科生,你们的学习力及潜力是有目共睹的。谢谢参与布置、问卷制作及宣传活动的同学,让此次展出锦上添花。最后,感谢学校让我们和全校美术比赛作品一起展示,让‘美’的意境更添色彩。”

校园舞台剧 你在发恼什么?


朱钰煊(高二文商义)潘思颖(高二文商智)报道
         7月9日(星期四)课外活动时段,我校于在科技大楼大讲堂上演名为“你在烦恼什么?”的校园剧。此活动是由中国报报社与杨协成机构主办、红姐姐工作室作呈现,马来西亚生命线为咨询单位。剧长大约35分钟,虽简短却意义深远。

        演出前,中国报报社代表关威廉先生赠送感谢状予谢锡福副校长,感谢我校的支持。我校大众传播广播组、戏剧学会、美术学会、商学会等六个团体到场观赏演出。中国报报社更分发多达50个名额的免费一年电子报表格,让有兴趣的同学索取申请。

        剧情主要讲述女主角——平安面对来自家庭、朋友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封闭内心。平安在检视内心时先后认识了自己的三个分身:他们都以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问题,而不抱以负面情绪。

        对于父亲早逝、母亲的过度关心、朋友及老师的不谅解,平安的内心十分挣扎,并曾想过以自杀解决问题。经过几番内心戏的争辩与反省,平安在自己幻想出来的梦境中向母亲述说痛苦,并寻找离开幻境的出口。

         整场演出只动用四位演员,却经由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体现出不同角色在进行互换时的零违和感。女主角自白时情感真挚流露,让现场观众不禁眼眶泛红,感同身受。
表演结束后,主办单位与观众拍大合照,并勉励大家倘若遇到人生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向专业人士咨询,不可走上轻生一途。

     副校长兼课外活动处主任谢锡福表示,校方向来鼓励及支持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希望透过这校园剧带出正面讯息给学生,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可通过亲情、友情、师长,找到支持的力量,懂得找到人生的出口。

        他指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挫折、跌倒及失败,导致失去信心;这阴影会阻止一个人前进,透过此剧,人要学习如何摆脱负面的“我”,一旦摆脱心中“懦弱精灵”的拘绊,人就能站起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