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8, 2018

The MAKERs 生活关怀创意工坊02


        3月16日(星期五)上午8时,The MAKERs生活关怀创意工坊的营员们齐聚于科技大楼9楼的创新楼参加开课礼。

        教务处主任许梅韵副校长开场时提问同学们:“是否相信命运”,继而恭喜大家,在众多兴华生当中,自主、积极地参加课堂以外的体验活动,创造了自己出席创意工坊,造就与他人不一样的命运。她表示创意工坊的营员背景不同、经验各异,相辅相成,势必能共同造就丰富、多元的学习成果。此外,工坊的课程设计将经由有趣、有系统的活动,引导营员激发潜能,并补足营员在做校内专题报告时因脚步太快,无从顾及的问题。最后,她希望营员们秉持以终为始的精神,坚持走完自己选择的路,顺利、成功地参与六月的成果发表。


        接着,陈伟轩老师说明Makers字形的原创者是邱瑞星老师。背面的设计想法则来自于他本身,其中蕴藏着“点、线、面”的秘密:人在思考的过程,冒出来的概念就是一个点,凑成一连串的联想是点到线的延伸。但是,最后的面并没有出现在这一件营服上,而是要营员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makers。借此感谢兴华家教协会陈伟后主席及其理事团,给予营服费用之赞助。




        开课礼结束前,主持朱健鸿老师邀请黄秀玉校长赠送感谢状和纪念品给李国维助理教授和陈亭妤助理。最后,全体营员和老师们拍了一张大合照,留下了历程的见证。
设计思考,走出生活

        第一阶段的课程中,营员们在科技大楼8楼的发现楼参与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课程。李教授表示,设计思考需要打破框架、开拓思维、突破创新。“不要设限,大胆且天马行空地去思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现在的科技,往往来自于30年前的电影。设计思考的根本是学会观察、习惯观察、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意见及互动,再来的就是勇于发表和随时提问。”

        设计思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考方式,整个过程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人的需求来自于个人的欲望和生活中基本的需要,因此,设计要以人的需要和欲望去做发想。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学习以及经历。创新,往往源自于人的不被满足的经验。所以,听取他人的抱怨也是创新的管道之一。李教授举例说明,美国改造了人们不喜欢走的楼梯,让它变成更有趣的钢琴阶梯,每踩一个阶梯,就发出一种声音。最后统计显示,有66%的人舍弃搭手扶电梯,改走有趣的钢琴阶梯。

        李教授说道:“我们要竭尽所能使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将所面临的问题解决。一个创新且好的解决方案有3个条件:Desirable(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Feasible(自身团队拥有的技术是可行的)、Viable(具有可发展的商业价值)。相较于理性思考(如:盖一栋公寓),设计思考反而适合复杂困难的问题(如:智慧移动城堡)。”

设计思考三阶段

        设计思考有三个阶段:启发阶段(Inspiration)、创意发想阶段(Creation)和实现阶段(Implementation)。第一阶段,我们可以引用AEIOU,即A(Activities)、E(Environment)、I(Interactions)、O(Objects)、U(Users)的观察结构去发现问题。启发阶段中,最需要的是同理心,尝试参与、聆听、观察、换位思考个人或特定族群的问题。李教授建议大家尝试坐轮椅一个月,去发掘轮椅使用者的困扰。这就是从观察个人的行为、周遭发生的事情,最后导致了什么需求去发现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必须针对这问题提出一个符合条件的解决方案。前提是把问题理清、提出基准的洞见,清楚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第三阶段,利用自身团队的能力与资源把创意发想实现出来。

        李教授也强调,观察很重要,它能发掘人的需求,从而促使创新。设计思考需要持久性以及不断地练习,他希望营员们在活动结束后也能抱持着这种态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