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0, 2018

高二级外宾演讲 希望之谷的故事


洪振丰(高二理忠)、骆芷欣(高二理义)报道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麻风病及麻风病人概况,我校辅导处于1月23日(星期二)下午1时50分在科技大楼大讲堂举办高二级外宾演讲,主讲人陈彦妮与大家分享“希望之谷的故事”。陈彦妮小姐毕业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大众传播系,曾任ntv7华语新闻主播、时事节目《追踪档案》主持人、TV2《前线视窗》专题节目制作人,现为Care & Share Circle创办人。她长期致力于推动麻风病患康复者及后代的家庭关系重建工作,并受邀到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演讲,让大众更了解麻风病社区议题、社区历史,以及麻风病康复者及后代集体被隔离的情感世界。她积极推动保存麻风病院社区历史与文物的双溪毛糯网络文物馆计划,目前为双溪毛糯麻风病院参议员、口述历史工作队总协调、田野研究员兼社区志工。

        首先,主讲人以“你的生命有没有遗憾的事?”作为演讲的切入点,并点名几位同学回答。接着,她向大家介绍一个曾被边缘化的群体 —— 麻风病人,并与大家分享一位麻风病人 —— 秀清的故事。麻风病在早前是不治之症,如果被确症为麻风病患,将会被警察抓到隔离所,秀清8岁被迫与家人分离,独自来到双溪毛糯希望之谷,并在那里生活直到去世。她最大的遗憾是再也没有机会离开“希望之谷”,与家人共同生活。

        主讲人向大家介绍麻风病的病因和主要特征,她说,麻风病人的皮肤有红斑却不痛不痒,主要特征是眼裂、面容扭曲等,严重者将导致终生瘫痪。她进一步述说麻风病人在隔离所的生活,包括为了研究治疗麻风病的解药,麻风病人被迫当实验品,长期注射各式各样的药物,直到研究出解药为止。




      “在隔离所,院长就是最高权利者,他是法官,也是婚姻注册官。病患间可以结婚,婚后即可搬进“结婚楼”,他们可以生孩子,但孩子出生后为了防止病菌传染给孩子,病患不被允许养孩子。他们的孩子将会被慈善机构和教堂收养,又或者是被他们的家人、友族同胞或外国人领养。”

        主讲人也分享了一些病患后代寻亲的故事,十分感人。她向大家介绍“希望之谷”的居民生活概况,并表示该谷基本民生设备与外面的世界无异,例如:学校、邮政局、礼堂等,居民也会定期举办化装舞会。接着,主讲人介绍其志工团队所创建的网站:www.thewayhome.my,希望大家拨冗上网浏览,以便更进一步关怀麻风病人。最后,她招募同学们踊跃参与2月25日“希望之谷故事馆”开幕典礼,并鼓励大家担任义工,为“希望之谷”献份绵力。

生命教育
许凯琳(高二理爱)  
        这次的讲座使我获益良多,麻风病在现今社会并不流行,许多人对此疾病缺乏认识,当我首次获悉并了解此疾病后,万分惊讶。非常感谢主讲人让我认识麻风病与“希望之谷”,从她分享的故事中感受到亲人、骨肉间因疾病被迫分离的哀恸,这场生命教育讲座使我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所有,也明白自己是多么地幸福。

勇敢抗争发现治疗药物
陈启哲(高二文商廉)
        原本我只知道有一个叫“希望之谷”的地方住着很多老人,但对其背后的真实故事全然不知。通过讲座会,我才了解到从前那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悲歌。我很同情那些麻风病人,也很感谢他们坚持与病魔抗争,配合无数次的实验与药物注射直至发现抵御麻风病的解药,否则麻风病很可能至今还是让人闻之变色的绝症。获悉这些病患一次又一次因病被迫和家人分离,我倍感痛心,希望他们可以早日与家人团聚。


        双溪毛糯院坐落于吉隆坡近郊,距离繁华的吉隆坡中央车站,只要30分钟的车程。车行过现代化的双溪毛糯医院后,再往前行数百公尺,院民栽种的花圃就在眼前,不分四季,红花绿叶繁盛似锦、生命力旺盛。这片奇异的美景,正在向游人宣告:你已抵达世界第二大麻风病院,殖民时期大英帝国国家麻风病控制中心──双溪毛糯院。
        双溪毛糯院始建于1926年,于1930年正式开始收容患者。整个院区一共占地570公顷,其中包括医疗区、病房、研究中心、病患住宅区,被规划为一个完整、自给自足的聚落,病院中有中小学、礼堂、市场、警察局、邮局、咖啡厅、俱乐部、改良所、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回教堂、华人寺庙、监狱,以及专属的义山(墓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