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6, 2017

亚太地区美展教育课程(一) 生活与环境 — 喻肇青教授

吴静儿(高二理孝)、颜学恩(高一理爱)报道

         7月13日(星期四),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亚太地区美感教育中心莅临我校,与美术学会进行交流。我校高中部59位同学有幸参与由台湾中原大学景观系喻肇青教授主持的“生活与环境”的美感教育实验课程。此活动于下午二时在科技大楼协作学习室进行,旨在培养同学的美感认识和感悟及促进我校同学和台湾美育中心的交流。

         当天的第一个环节,俞教授让同学们欣赏一张张不同的画,请大家指出其“美”之所在。每张图限时三秒钟,目的是为了训练同学在短时间内找出“美”的能力,并将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这也让同学们学会欣赏别人心中的“美”—— 通过大家的分享知道身边的人所感受的“美”是什么,理解他人的看法与自己的异同之处,了解到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一样。例如:“混乱”也有混乱的美、“平静”对一些人来说不是一种美而是空虚的感觉。这也增广了大家对“美”的认知。原来“美”有一定的原则和条件,画面凡是有和谐、对称、对比、多元、统一、纹理或细致等元素,都较会让人感觉到美。

         接着是“体验校园之美”环节。教授提供了一张由四个角度摄影的校园航拍图,让同学分组讨论对校园的想法。教授给了同学们三张贴纸,分别代表美、不美和其他。同学们兴致勃勃发表了天马行空的意见,并把意见都写在照片的周围。经过二十分钟的讨论,教授请各组派一位代表同学发表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的外观整齐、设备齐全,兴华园是学校最美的地方;而空间太小、太拥挤则是其“不美”之处。最后,同学们也提供了具体建议,比如学校的草地较少,可考虑在大楼的顶楼种植花草,增添校园的绿意。

         这次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学习到
了“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某个画面不美,除了因为该画面少了一些“美”的基本元素外,也可能是我们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学会观察、欣赏、体验很重要。美术,就是能让我们学会这些技能的一门学科。此外,我们也应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发现美的同时,也发现某一件事物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次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两小时,但同学们收获甚丰,希望未来还有更多机会出席相关的美术讲座。



提升生活与环境美感
谢金聪老师(美术科教研组组长)
      来自中原大学景观学系喻肇青名誉教授和美术学会会员进行美感教育实验课程分享暨参访活动,因此我于前一周四就和学生们进行分组口头报告,请他们发表对校园的生活与环境美感的看法和追求,他们的设计各具亮点,展现多元丰富的知识,所发表的计划创意、创新,闪烁智慧之光。

        交流当天,喻教授引导学生对美感教育展开系统化的探究与理论应用,进行存在美学的分析。接着,他分发一张校园鸟瞰图予各组学生,请大家就如何提升校园环境美感展开思辨与交流。学生们从美感应用的角度,热烈发表各自的绘图计划,并就作品的优缺点展开交流。

        交流会结束前,喻教授对我校学生表现赞誉有加,并希望将来有机会到校举办一场工作坊,引导大家更深一层理解与认识生活与环境的美感研究。



用心去感受美
李肼升(高三理忠)
     
   我觉得这次的讲座让我对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不再局限于眼睛所看见的,而应用心去感受,多去注意生活周遭所忽略的美。我认为,“发现美”是需要经验累积和用心培养的一种能力。



踏上寻找美的历程
高伟洋(高三理孝)
        从这个讲座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美的事物、体验与看法。当然,每个人的感觉与想法都不一样,我们也不应随便否定别人对于美的感受与观点。另外,对学校的看法的活动环节,使我们对于每天身处其中的校园多了一份认识,发现其美的地方,也提出可改进之处。


美是无所不在的
吴欣怡(高一理爱)
         我觉得非常荣幸可以参与这个小型讨论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也受益匪浅。第一个环节—— 看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学习到“美”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人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也不同。这个环节训练了我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也让我学习到从别人对“美”的诠释中,理清自己对于“美”的感受。

         第二个环节非常贴近我们,因为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这让我们学会观察并体会兴华的美,无论是学生在操行与品德上的良好行为,抑或兴华环境的美,都是属于“兴华独特的美”。我们应该好好的将“兴华美”传承下去,让兴华变得越来越美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