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30, 2017

从宁静阅读到深入阅读系列报道(三)01 用心灵南图开发全脑、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心灵蓝图法(也称心智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1970年代发明,他曾在吸收、整理及记忆信息时遇到困难,却发现当时的图书馆找不到教导人们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数据,于是他开始思索发展新思考方式的可能性。经研究,他发现如果能善用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各种技巧,会比使它们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于是他结合脑皮层处理文字与颜色的技巧,发现只要改变笔记的方法,就能明显帮助大脑强化记忆力。

        接着,他更运用此法训练一群原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同时也经常被认为是失败者或被放弃的学生,使他们成绩大幅进度,甚至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东尼·博赞于1971年开始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心灵蓝图法(Mind Mapping)的概念。(以上摘要整理自「孙易新心智图法网站─认识心智图法」http://www.mindmapping.com.tw及《心智魔法师》/耶鲁国际文化出版)

        心灵蓝图(Mind Map),也有人称作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思维地图,是以图像为基础的认知辅助工具。乍看之下,心灵蓝图就像是一张由多条色线编织而成的网子,或是一个向外伸出许多触角的有机体。《心智图笔记术》(晨星出版)一书指出,心灵蓝图多年来在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和教育单位中(如微软、3M、可口可乐、牛津大学等)都持续被广泛应用着,无论在开会、简报、企业管理,还是记忆或学习等领域中,心灵蓝图都是一种能帮助使用者提升集中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工具。

请校长谈谈您在兴华中学推广心灵蓝图笔记法的缘起。当时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
90年代初,兴华掀开第一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革命,主要体现于两个部分:1994-98年,我们学习中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育理念,推行班级管理自动化以及六步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自觉、自学、自律的学风。





        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人脑科学与多元智慧,进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模式,以及掌握与时并进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技巧,提升自学能力是必要的。于是1996年,校方进一步提出有效结合两个脑:人脑科学与电脑,在教与学的应用,促进教与学的绩效。其中透过制作心灵蓝图,我们引导学生使用左右脑,建立掌握与记忆学习重点的能力;推动多元智慧在教与学的应用,让孩子善用自己的智慧强项,加强及拓展弱项。


        学校推动多元评量,让孩子多方面尝试,若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加以增强,以“经营自己的多元智慧”。或许目前有些同学还是有自己的学习喜好,想静静一个人读书,偏向独自学习,但毕竟个人能力有局限,现在提倡小组讨论、协同学习,要从互动、合作中学习,这是教育的趋势,以培养孩子21世纪的能力。

        人类是怎么思考的?若你在街上看到一只狗,首先会想到什么?一般我们会想:“这是什么狗?雄的还是雌的?谁家的狗?”很多的想法同时涌现,这是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若利用心灵蓝图,可以快速把这些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或想法记录下来。传统点列式的记录是有次序地一条条地记录下来,而心灵蓝图则没有限制,依据个人思考的方式,想到什么就记什么,无需考虑先后,在最后阶段才进行整理。心灵蓝图的好处是根据人脑科学来设计,以放射式思考,让人们建立自己独特的思想及发展出结构化的扩散式的联想。

        这个过程是重点整理,可以把一本书、一个章节的内容变成一张纸,集中浓缩,重点有脉络,方便理解和记忆。制作的过程,需要思考,提取重点和关键字,才能浓缩成心灵蓝图。萃取关键字是一种思考能力的培养,要判断一篇文章的重点,再从中提取关键字。若掌握了这种能力,就能提高自学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比学什么更为重要。

        我本身在收集资料、准备讲稿或张罗某件事时,都习惯用心灵蓝图。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放射性,脑海里跑出来的点子,可以马上记录下来,想到什么就记什么。等大致想法都记录好了,再来思考要如何组织。有些点子,还可以加以引申。有时候,也不是马上就会化成心灵蓝图,可能我一开始起了一个中心点,搁在一边,继续工作或忙其他事务。突然想到什么新的点子,或被一些事情启发时,马上记录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总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