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9, 2016

学思达翻转教室工作坊

林卿卿老师报道
        8月6日和7日(上午8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副校长兼教务主任许梅韵老师带领一行人:朱键鸿老师、刘兼阀老师、邱咏芳老师、翁柳洁老师、陈虹君老师和林卿卿老师到吉隆坡坤成小学二校参加由坤成中学主办、为期两天的“学思达翻转教室工作坊”,主讲人是来自台湾中山女高的张辉诚老师。这两天的工作坊,给大家很大的正能量,提醒我们在教学路上要不断地寻求突破。

        首先,张辉诚老师以“学习金字塔”向大家揭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才能达至最佳教育成效,若学生只是纯粹听老师讲课,学习成效并不理想。在“学习金字塔”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即老师在台上说,学生在台下听,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成效却是最低的,学习两周以后能保留的内容仅剩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展开学习,可以保留10%的记忆。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其成效可达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记住30%的内容。第五种,“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学习成效仍保有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学生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达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为什么想要改变填鸭式教育?
        张老师表示,其实一个人的阅读速度比讲话快,若学生被迫跟着老师的速度来阅读,高速度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上课的方式是要学生打开课本,老师讲到哪里他就看到哪里,势必阻碍学生的阅读速度。当老师上课,学生只能听,他们就会丧失高速度的学习能力;若老师开始写板书,要学生抄笔记,更会导致最慢速的学习模式,学习的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被浪费掉了。张老师强调:“如果老师持续填鸭的教学模式,就只会训练出学生的忍耐力、专注度、听力和抄笔记的能力,其他的分析力、表达力、创造力,都会被扼杀。”

        接着,张老师跟我们分享学思达老师的备课方式:
首先,制作讲义,把课程内容整合成文字,学生看不懂的部分,老师要自行补充资料。把课堂内容都变成文字,学生的阅读速度相对提高,原需讲三个小时的内容,学生可能一个小时就自行阅毕了。提供完整的讲义,学生就有重复学习的机会。反观传统的上课方式,一旦学生没听到或者没抄到笔记,就没有自学的机会。

        学思达教学法鼓励老师提供完整的讲义,学生不需要抄笔记,学习的状态就会大翻转。学生开始主动学习,老师准备提问,在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的模式。之后,老师可以抽签让学生来回答问题。换个方式说,让学生先讲,老师再作补充;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深层的学习,变成主动阅读、从被迫的状态转成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老师设计的一道又一道提问中,开始寻求解答,开始动手。

        相较于填鸭式教育的“老师讲学生抄”,学思达的引导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学习的驱动力都被带出来了。这是一个学习样貌的大改变,从慢速的学习状态变成高速,加上老师设计好的提问,让低阶的学习目标进入高阶目标,这时候学生就会进入聊知识的迷人状态。

1.老师准备讲义。把要问的问题都写在讲义上,学生可以开始看问题,根据问题的引导进入自学状态。基于阅读的速度快过讲话和抄写的速度,如果我们理解一个学生的最佳专注时限只有20分钟,那每一个自学的材料都设定不超过20分钟。如果学生一开始连自学的能力都没有,那就每给他看完一分钟的材料,就设计一个问题,让他慢慢训练自己的能力。

2.让学生进入自学状态。老师设计一道又一道的问答题,让学生开始思考问题,然后找答案。老师在一般教学现场,其实主要教的是表现中等的学生,很难同时兼顾程度低下的学生,甚至可能责怪他们懒惰、被动。其实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痛苦,他们可能看不懂、听不明。学思达把程度上、中、下(A、B、C)的学生绑在一起,当你抽到C同学,他不会没关系,因为A同学和B同学也会没分数,因此A同学和B同学会卯足劲来教C同学。当A同学教B同学的时候,A同学的学习状态会高达百分之九十。此时,学生会进入合作式的学习模式。
填鸭式教育则不然,太注重个人排名会让聪明的小孩陷入极度自私状态:“我不能帮助其他同学,以免地位被威胁。”当学生无法组成一个学习团队,不互相帮忙,那越聪明的同学就会越自私,不懂得分享知识给别人。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全班都是安静的。为什么?一是因为他们害怕待会老师提问时没办法回答问题。二、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看着问题找答案,他们会进入不停翻书及深入思考的状态。

3.思考完问题后,进入讨论。若学生没有受过训练,他们连讨论都会遇到问题。讨论的时候有一个特征:组和组之间有竞争的关系,可以适当的刺激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欲望。当学生在聊知识的时候,虽然全班都在讨论,但声音很小,因为四个人一组,讨论时一个人在讲,其他三个人在听。听他们现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他们的学习状态,讨论一段时间后,声量会越来越大,这时候,讨论就结束了。当学生进入聊天状态,老师就要切换学习模式,让学生进行表达。

4.让学生上台表达,老师事后补充。当一个人讲话,全班都要安静,班上有动— 静 — 动 — 静的切换模式。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小孩,其特征是活泼好动,传统课堂上要求他们要安静、不准乱动;可学思达的现场,学生进入自主动眼阅读、动手找答案、转身讨论、动嘴巴上台表达。最重要的是,终于有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
传统教学中,学生较少动脑思考,因为老师一直对学生填塞知识,他们顶多只是听懂,却没有思考。思考有两个前提:一、要有时间。二、要有机会。老师要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引导他进行思考。学思达可以让学生从最低阶到最高阶,反复学习一个知识五遍:自学、思考找答案、讨论、上台讲答案、老师补充。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学的速度很快。
一开始实施学思达教学法,师生需要时间适应,关键在于老师要自觉培养并发现,学生的自学是高速的,阅读的速度比老师讲话的速度快。老师一直讲话,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一个一直讲话的“明星老师”,对学生的杀伤力更大,因为他以后只会依赖老师。当老师不训练学生自学,离开学校后,学习就不会发生。当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他就会自主找答案。因此,学思达课堂会不断训练学生各式各样的能力:自学、思考,甚至是上台表达的能力。

5.传统的老师只具备备课能力、口才和丰富的学养。学思达的老师,除了口才和学养外,还需具备设计讲义、问答和主持的能力。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准备讲义,要有强大的引导能力,引领学生思考和分析。此外,老师也需具备强大的班级经营能力。

张老师说:“现今教育的评量太强调记忆,考试完全不能看书。为什么?因为我们强调公平,我们只帮助记忆力好的学生。当然,这问题并非一蹴可就,有待时间来解决,但学思达能解决短期的困难。第二,我们太注重选择题,选择题虽方便,可对学生的杀伤力很大——太注重单一的标准答案。当答案就在题目底下,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因为他不用自己找答案。所有的选择题上面永远有答案,导致学生只会勾答案,而不会讨论知识。选择题里的选项,限制学生汲取知识。换句话说,我们老师是一个“背对时代”的人,可是我们的小孩要面向未知的未来。倘若我们不保有他们的创造力、不保有他们面向未来的能力,而是从既定的思维框定他们,学生将永远处在一个已知的知识里,而无法创新与创造,因此经常处在最低阶的学习模式。”


        张老师接着论述:“学生很会做考试题目,是记忆力很好;老师讲的他都懂,那是理解力很好,可大学不是这么一回事,社会也不是这么一回事。当家长搞不清楚状况,就会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成绩不好不代表没有未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成绩好,就同时给成绩差的学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你很糟糕。其实他一点都不糟糕,只是记忆力和理解力不那么好而已。对于这些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我们基本上不在乎。我们为了分数,牺牲掉下一代小孩其他的能力。我认为,学生成绩好是副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拿到好成绩,但是我可以让学生带着其他的能力和自信,骄傲地离开校园。分数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我们都不在乎这些,我们只在乎升学率、孩子会考上哪一所大学?我们没有告诉他:‘你有无限的潜能,你要赶快训练好这些能力。’我们不该只看到成绩好的学生。教育,应该是发现学生有什么能力,若没有,我们来帮助他,他可以带着满满的能力,骄傲地离开学校。”

制作讲义,让学生进入应用、分析、评鉴,甚至再创造的学习状态
        制作讲义的基础原理,在于提供补充资料以促成自学,同时以问答题取代选择题。因为问答题才能够诱发小孩天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开始思考。然而,封闭型的问答题其实就是选择题的变型,难度比选择题高,因为没有选项可以选,但对学生的思考要求不太明显。开放型、没有标准答案的问答题,可以导出学生许多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想象表现。如果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检视,我们教了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那我们教会了他们应用吗?老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把知识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进入应用、分析、评鉴,甚至再创造的境界。

        进入学思达教学模式后,老师将启动自学,准备好自身能力以便有力地引导学生自学;要设计问答题让学生思考,老师自己也需要思考;要让学生表达,老师自己也要表达。老师上课要说的话,都要变成文字——老师用文字表达,学生用言语表达。老师要把专业的知识直接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分析、评鉴和再创造。做的讲义要视乎学生的程度,要适性适才。



         学生转变之快远远超越我们,张老师直言不讳:“我认为,教学生涯进入第十年是堕落期的开始,一个不再努力持续提升自己的老师,一不小心就会开始倦怠、堕落,因为他开始想着退休。踏入学思达教学场域的老师感受就不一样,转变教学的时候,老师会进入强大的自学状态,因为他们会发现,学生阅读的速度比老师讲话快三倍。以前的老师是理解型的状态,课本怎么写就照本宣科。老师没有创造力,也不懂何谓高阶的认知目标。开始学思达的模式,老师要以课本为材料,补充资料、制作讲义,学生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老师就要补充更多的资料。当设计问答题来问学生,老师会从一个理解型的老师变成一个创造型老师,而且不断地进步,教到退休的那一天,学习都不会停止。如果只是纯粹的填鸭教育,老师练的就只是口才。”

         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强调:“学思达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老师的观念,因此需要松动老师的观念。观念改变后,会发现学思达比填鸭难太多了。老师能力要非常强大,因此要赶快增能。而且,不是你“翻”了之后学生就会热爱学习,没有这么顺利。此外,家长也要理解,和校方一起努力,支持老师们的改变。”

         因应学思达教学,讲义是最重要的教具,无法生产讲义,教学模式就会打回原形。学生一开始不会自学,老师要教;学生原来不会画重点,老师要教;上台不会表达,讲义的设计就要铺设能让学生上台后可以表达的条件。没有训练,就不会发现问题。此外,张老师也提出进度赶不完的议题。“但是,什么是进度?是赶完设计好的教学进度?其实,学生学会才是进度。”只能赶进度的老师,赔上的是自己的专业。填鸭教育是短期效应,长期伤害;学思达短期看不到效益,但它是一场马拉松,它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老师可以尝试把最难的部分先教完,其他简单、可以自学的就发讲义,强化学生不同的能力。这样一来,既可以符合考试的要求,学生能力又得以提升。

         最后,张老师说:“学思达最大的特征,是开放教室。你会发现真正高品质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温暖的。现今部分学校不但背对时代,还违背时代的潮流,而且是个封闭系统。我们的教室是封闭的,最后只产生出成绩。今后,尝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室的门打开,让世界走进来,我们开始面向未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