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5, 2012

教泽长存天地间:敬爱的郑瑞玉校长 一路走好

clip_image001

郑瑞玉校长走了,她永远离开我们了。我们,所有的兴华人深感悲痛与哀悼!

  敬爱的郑瑞玉校长,我们怀念您!图片1

  在华教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您来到了兴华的大家庭,在独中乌云翻腾的日子中,您领导我们渡过汹涌的波峰浪谷。

  早在70年代,您就积极参与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尤其是参与独中统一课程编委会工作及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的义务工作,担任各项要职,参与推进独中教育发展与改革,以及参与《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纲领》的工作。

  您献身华教四十年,把毕生心血都化着春风雨露。

  “扎根传统,怀抱多元,人文科技,面向未来”是您的教育理想。您常教导我们要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爱地球;这是民胞物与的胸怀;您也常引用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勉励大家,这是何等器识与宏愿!这不就是教育家的最高理想!

  现在,您已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想告诉您,您之情所归、心所系、志所向,都将长存我们心中。

  郑校长,您不孤单,您安息吧!

  郑瑞玉校长于2月10日下午3时20分病逝,享年67岁。郑校长出生于彭亨州金马仑,毕业于南洋大学历史系,她于1969年即任教于我校,1970年至72年留学纽西兰奥克兰大学并考获历史系硕士。回国后于1973年再度回到我校任教,并担任署理校长;1975年正式出任校长至日前罹病逝世为止,献身教育事业达四十年之久,领导兴华中学校务从低谷走向高峰,并积极参与华文独中复兴运动,长期参与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的义务工作,担任各项要职,推进独中教育发展与改革,贡献卓著。

图片3  郑校长是于1969年当学校仅剩三十余人,董事会进行全校大改组和革新之际加入我校,并长期领导我校校务, 展开系列的兴革,配合董事会开展的长期扩建校舍计划,使学校渐上轨道。郑校长办学强调“以人为本”和“宽广的世界观”,扎根传统,怀抱多元,坚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人文科技相结合的办学方向。以“德、智、体、群、美、劳”六育均衡发展为办学方针,贯彻因材施教,和适性、适才的综合教育。

  除了注重文化的传承,她致力于推动创意思维、科技教育、提升信息科技于教学的应用及各种教育理念、思维与模式的引进与倡导;并以具体办法长期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营造学习型、教研型教师团体。

  郑校长不仅热爱阅读,也热爱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仅自己热爱,也常分享及推介各种好书给老师读。她经常带领老师参加校外举办的活动,包括经典研读、古迹考察等各种研习课程,她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积极求知、学习的精神,是激发我们学习热情的楷模。 图片4

   教育事业对郑校长而言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与使命;面对这责任与使命的态度,郑校长是严肃的;但,只要你有机会和她相处、接触,你一定可以感受到郑校长温暖、细心与平易近人的风范。对她来说,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就在生活中,她经常劝大家要关心健康、要注意饮食、要多做运动、要珍爱亲友与群体的关系,并勇于追求及实践生命的意义。

  郑校长经常强调独中是华社的公立学府,独中办学必须惠及华社,普及各个阶层。她坚持民族教育的办学路线,坚持以华语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同时也极力改善国、英语文的师资与教学条件。我校从早期的英文按能力分班教学,到今天的按层次分组小班教学、使用先进课程及不断改进教学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足以证明郑校长办学理念上有其坚持,也有其务实、开创的正确性。

  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1973年成立后,郑校长参与独中统一课程编委会工作,她曾担任的职务包括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委员、常委委员、教育主任,学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统一课程委员会委员、历史科学科委员或编委、规划与发展部委员、课程局委员、师资教育局委员、技职教育局委员。近40年的青春岁月奉献给独中教育和华教。

  在她罹病治疗休养期间,她也一直关心着日常校务的进展,通过电话和电邮和行政老师们及时协调及协助完成许多重要校务。

图片5  郑校长念兹在兹的,始终是教育;她深刻体会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国家的希望在教育,人类社会最后的希望也在教育。她认为理想的社会必须是能彰显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只有通过教育,才可能使这样的理想变成可能。

   郑校长献身华教四十载,鞠躬尽瘁,作育英才桃李盈门,自噩耗传开后,引起我校师生、校友、家长、文教界及华社各界人士同声哀叹与惋惜!

  兴华之有今天的成就,郑校长厥功甚伟;今天,郑校长已经离开我们,但她无私奉献,把一生心血化作春风雨露,滋润一代代莘莘学子,为教育热情奋斗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向着光明前进。

  郑校长,您阳光般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您安息吧!

(谢锡福师执笔)

逾千人出席郑瑞玉校长追思会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3

图片6   为了让更多人能缅怀郑校长一生行谊及表达追思之意,以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博士为首的治丧委员会,于2月19日(星期日)上午10时30分在我校朝阳礼堂举行追思会,逾千名董事、家长、校友、老师、学生、友校同道、郑校长生前好友及社会人士一同追悼献身教育界40载的郑瑞玉校长。

  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董事长在致词时宣布,为了感谢和纪念郑瑞玉校长对兴华的贡献,国字型大楼顶楼将以郑瑞玉校长的名字命名;同时,为了遵循郑校长的遗愿,丧礼赙仪扣除开销后所得15万448令吉,悉数充作郑瑞玉校长教育基金。

  此外,杨董事长再捐献15万令吉,郑校长家属另捐献2万令吉,郑校长兄弟姐妹等亲属也捐献2万令吉,而与郑校长共事多年的巫裔教师Cikgu Aziz也捐出2千令吉,使这项基金累计至今超过34万令吉。

图片7

图片10

马季勋师:兴华是郑校长毕生唯一事业

  马季勋师在子女的陪同下向众人致感谢词。他说,在兴华执教是郑校长生前第一份,也是毕生唯一的事业。郑校长的离开,对他而言是失去了生活上的伙伴,孩子失去母亲,华教运动的斗士失去了一位战友,而兴华中学师生则失去了一位校长。他语带哽咽的说,郑校长在2009年底被证实患癌,接受治疗期间坚强抗癌,但最终还是无法抗胜病魔。

  马老师也说到学校除了硬体上的发展,郑校长落实的多项教育政策更是很早就开始的,例如列课外活动为一学科、实施全校辅导课、眼睛保健操、新生入学辅导活动等等。他说,郑校长办学常提到的一点:所有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郑校长也经常提到“双赢”,她会与申请离校的学生面谈,她抱持的态度是不要让学生抱怨地离开;后来也发现这些离校生还是怀念在兴华读书的日子,有的甚至再回到兴华来。

  他说郑校长40年来不只是学生的导师,也经常关心校友、教职员,也协助解决家长们与子女的关系;她不仅是教师们的上司,还是他们的“问题解决顾问”。

  他勉励兴华的学生和校友,秉持郑校长对他们的期许,不只在国内有杰出表现,希望也能扬名国际。

图片8

壁报板贴满感念留言

  这场肃穆隆重的追思会除了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董事长、代校长黄秀玉师、董教总代表叶新田博士、家教协会主席余安、校友会主席颜建义、学生代表黄心薇的致词和家属致谢,还包括郑校长简介、校友师生献唱《三宝歌》《以您为荣》《沉默的母亲》、管乐团演奏《You raise me up》《sweet bye and bye》、女高音卓如燕献唱《送别》,林清福师伴奏。 图片9 图片2

图片11  为了让参与者寄托哀思,我校也鼓励大家把感念之情意缮写或列印于纸上,张贴在设置于学校餐厅前的追思感念壁报板上。壁报板上贴满了师生、校友对郑校长的思念小卡,校方也张贴了面子书“遥祭郑瑞玉校长”专页的留言,字字句句写满与郑校长生前的互动及对郑校长的怀念之情,勾起了大家对郑校长无私奉献精神的无尽感念。

  虽然郑校长已经离开我们,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中,依然可以继续感知她充满力量的思想和阳光般的精神。

杨董事长:扎根传统怀抱多元 郑校长把她光辉的一生献给了兴华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图片13 丹斯里拿督斯里杨忠礼董事长于郑瑞玉校长追思会上致词全文:

  世界天寒地冻,噩耗传遍人间。我们最敬爱的郑瑞玉校长,已于2012年2月10日下午3时20分因不敌病魔的摧残,安祥地撒手人间,永别杏坛,永别兴华中学!

  噩耗传来,草木同悲!兴华顿失栋梁,愁云惨雾,满园苗株伤化雨,一门桃李哭春风。最不幸,三千学子,想见音容空有泪,最无奈,欲闻教导杳无声。虽说功业长留天地,虽说光辉永照人间,校长的遽尔长逝,说什么也止不住大家心头的悲痛,再怎样也挽不回校长温文儒雅的慈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看到,郑校长把她宝贵的一生献给了华教,我们更看到,她把光辉的一生献给了兴华!她为华教留下了宝贵的以人为本,扎根传统和怀抱多元的办学理念,她也为兴华创下了日新又新的教育伦理和全新的教育平台。天文台、英语中心和科技大楼的宏观发展计划都是郑校长的呕心力作,为兴华奠下了今后宽广的发展道路。

  丹心一片为华教,功业永垂照千秋,郑校长爱护兴华精神永垂不朽!爱护华教精神万古长青!

  永别了!尽管再多的言语也未能表达兴华人对失去校长悲情的万一。

  放心吧!您在兴华未完成的遗愿,兴华人将会尽心尽力地加以完成!

  安息吧!我们敬爱的校长,在回家的道路上,愿您一路平安,一路走好!

黄代校长:全体兴华人将继续发扬郑校长的办学精神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图片14 黄秀玉代校长于郑瑞玉校长追思会上致词全文:

  一生为兴华,为华教,为莘莘学子的成长努力不懈,造福社会,我们敬爱的郑瑞玉校长于2012年2月10日与世长辞,永远离开我们了!郑校长的一颦一笑与贡献,谨待追思。

  我和校长的渊缘始于1980年,当时校长为独中统一课程编写初中历史课本,我是董总课程局秘书,持续几个月常在晚间到校长位于八打灵的住家催收稿件。当时只知道校长是牺牲睡眠好不容易熬出来的,几年后我加入兴华,才知道当时正是学校筹建第一期校舍的忙碌时期,校长的毅力与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后来闲谈间校长也跟我说: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走过来的。

  长期以来,校长在发展兴华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的各项重要工作,曾担任的职务包括常务委员、教育主任、学务委员会主任、课程局委员、规划与发展部委员、师资教育局委员、技职局委员等,也参与研拟《独中教育改革纲领》,直至两年前董总人事动乱,校长身体健康欠佳,深感无能为力才退下。

  校长投身华教,是为实现各民族共存共荣的理想。就因有如此崇高的理想,校长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格局,有远见。回顾这些年兴华的软硬体建设,无不水到渠成,顺畅进行。

  校长主张独中办学不能单元化,要有“宽广的世界观”,必须扎根传统,怀抱多元。其实,校长一直希望配合校史展览中心的设置,在校园内设置多元文化中心,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和谐社会奠基,可惜学校空间有限,无法落实。

  在教育思想上,校长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问题回到学生群中解决“,培养自觉自学自律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郑校长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也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她认为这是独中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校内为初一初二学生开设书法和中华武术课,期盼学生允文允武。三年前更首创先河,为高三学生举办“成年礼”,期盼学生成人成才,富有责任感。

  2007年,教学大楼建竣,也是60周年校庆,有感资讯科技严重冲击人类生活,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校长提出“人文科技面向未来”的办学大方向,推出一套套的教育措施,致力培养有人文科技素养,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这是兴华发展的新里程碑。

  校长非常珍惜每一位学生。任何一位要退学或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她都会约来面谈,只要有一线希望,校长决不放弃,常亲自与学生面谈,甚至晚上通过电话辅导,体现出“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育家精神;同样的,老师遇到生活或教学上的困难,她也给予鼓励、关怀,表现出长者的风范。

  校长非常重视老师们的在职进修,她认为教师自我提升,才能惠及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有成就感,才能快乐献身教育。几十年来,在国内外的在职进修,兴华的阵容总是最庞大;校内也常举办进修成果分享会和教育研讨会。近年来,校长更鼓励老师们做教育研究,解决面对的教育困难,期盼我校教师成为学习型兼研究型的团队。另一方面,校长也重视教职员的福利,适时向董事会反映教师的困境。

  校长常说:老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郑校长也着重师生的人格成长与校园文化的营造,引进EQ课程;强调全体师生“双赢思维,积极主动”的处事态度,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

  这几年推广ISO精神,推广每一位师生自我要求,自我检查,自我不断改进的管理文化。

  校务的推展,董事会是强有力的推手,校长总是教我:董事会信任学校行政,越是相信我们,放手让我们做,我们更要懂得尊重董事会,做事要依程序进行,若有意见分歧,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与校友会,家教协会的合作亦然;办独中是社会运动,一定要团结任何可以团结的力量。我认为兴华几十年来董家教校友的和谐与团结,共同为兴华努力,这与校长的善于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

  校长对教育的崇高理想与办学的毅力、对专业的尊重,全心全意的投入,好学诚恳、精益求精的态度,自然流露的大爱,让很多学有专长之士乐意为兴华效力,使兴华发展路上不孤单。 图片15

  校长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做事标准也很高,但她总是给人机会。只要你愿意,机会总会留给你。即使校长已经离开我们,她还是给我们大家一个机会,一个凝聚全体兴华人的机会。校长是兴华中学永续发展的象征。也是我华社、我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兴华中学从一所寂寂无名的学校到今天的规模与成就,校长居功至伟。老一辈的兴华人就曾表示不敢承认自己是从兴华中学出来的,到今天全体兴华人能很光荣的说我来自兴华,这个过程蕴含了校长您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的心血。

  校长,您病中还朝暮牵挂的科技大楼,那天董事长与夫人在您灵前说,一定会依照您的理念给建设起来。老师们也一定完成您的遗愿,加强科学实验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与探究精神。

  校长,您的恩泽您的风范长存天地间,全体兴华人将继续发扬您的办学精神。

  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叶新田博士:您的事迹必将写进华教史册 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clip_image001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图片16 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于郑瑞玉校长追思会上致词全文:

  郑瑞玉校长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深切的哀恸。我们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坚强的华教斗士。董总同仁失去了一位长期一起奋战在华教前线的战友。

  早在70年代开始,郑瑞玉校长响应了董总发出的复兴独中运动的号召,她曾经是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的委员,担任过多项重要的领导职务。她曾经是董教总全国独中工委会委员、工委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还兼任过工委会常委会的教育主任;于担任独中工委会委员期间,在具体业务上还先后兼任过师资教育委员会委员、技职教育局委员、课程局委员、规划与发展部委员的工作。郑瑞玉校长的大学本科是历史系,因此很自然地她从1970年代初直至2009年,30多年来长期地参与独中统一课程委员会的历史科编委会和历史学科委员的工作。

  30多年来,巴生兴华中学在郑瑞玉校长的带领下,在董家教和巴生民众的配合和鼎力支持下,励精图强,使学生数额从原有的300名提升到今天的3000名,并且拥有一支年轻而强劲有力的师资队伍。今天的兴华中学已经是一所给学生带来美丽憧憬的校园。郑瑞玉校长坚持奋战,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都奉献给华文独中教育和华教。

  今天,华教独中运动所取得成就中就有郑瑞玉校长的一份功劳;今天独中统考文凭能够作为独中毕业生进入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学术资格之一,这里肯定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因此,我们今天召开追思会,一方面是要悼念和缅怀郑瑞玉校长的全心全意为兴华中学,为华教服务的功德,另一方面是要呼吁大家学习郑瑞玉校长的精神,使我们的华教事业永远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并且茁壮成一棵根深的大树,永远造福民族与国家。

  安息吧,郑瑞玉校长,您的事迹必将写进我们华文教育斗争的史册,您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每一个母语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您将成为我们的榜样,为民族教育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余安:让我们以郑校长对民族教育的牺牲奉献与坚持为榜样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图片17 家教协会主席余安于郑瑞玉校长追思会上致词全文:

  早在几天前,也即治丧期间,李荣兴老师就邀我在治丧处晚间有空档时发表感言,当时担任秘书处委员的我,只想完成被赋予的职责,再加上心沉沉的,一点心思都没有,故婉拒了;而经过这几天的沉淀,梳理了思绪,就觉得或许以时间长河流过的痕迹来写些感言,会较言之有物吧,因为校长在兴华四十年,也是我国从一个落后低度发展的国家走向中度开发的国冢的同一时期,政经文教工商进展迅速,而华文教育至今依然遭受打压,仍然被摒弃于教育主流之外。纵然如此,在先贤们如我们郑校长的奋斗拼搏及牺牲奉献;而现有大批的华教人士也持续努力,华文教育已在我国撑出一片天,成果成绩已获得我国各界所肯定,甚至世界各国,我校就是一个明例,校长,您是一位先行者,感谢您!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到了兴华,学生人数仅五六百,惊讶地被告知在校内不可听唱流行歌曲,因为它是靡靡之音,腐蚀人心;当然现在已不是这样的啦!故在当时只有被认为健康的文艺歌曲才可登大堂,意指歌唱比赛或演出时,如此只得开始接触文艺歌曲,发现它的确与流行歌曲有着很大的差别,它鼓励人们牺牲奉献,关怀弱势,激发人们奋发向上,有些甚至鼓舞青少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喜欢唱这些歌曲的,以文艺青年居多!而在学校的招生运动、筹款运动、学会活动、为成绩较差的同学补习补课,几乎可看到这些文艺青年所带头的影子!这一些这一切,是由郑校长为首的南大毕业生的师长们所推动而促成的。

  再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校首次获得全国独中三语比赛冠军,也是首次勇夺雪隆华文中学数学比赛高中组冠军,而在1979年办了全国最大型的万人宴,1981年底国字大楼开始兴建,学校蓬勃地发展,欣欣向荣。1981年我高中毕业,当年学生人数已有八九百人;是的,是校长您配合董事会的领导,带领兴华从求生存的六七十年代到求发展的八十年代,成绩辉煌,感谢您,校长!

  犹记得1984年我在台北市的国立台湾大学就读大二时, 有一天被通知当天晚上得出席巴生四独中董事会代表团来访的交流会,郑校长当时也是成员之一;在会中我们告知来访团台大都采用英文课本,除相关语文科外。有位友校的董事借题发挥说巴生四独中的教科书也应改至英文本,以利大学的衔接。当时我就站起来说:“我来自新村,小学毕业时,A至Z都无法背完,若用英文本来学习,不说汲取知识,升级都成问题,也许早已成了不良少年”,会后校长与董事都赞许了我。是的,校长一路来坚持以母语来学习,以利知识的掌握,至于英文掌握的问题应透过更专业的英文教法来克服,否则两头不到岸。我校去年高中统考英文科100%的及格率,及SPM英文科超过93%的合格率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佩服您,郑校长!

  1987年我到母校来执教,更能常以近距离来接触郑校长,发现郑校长非常关心老师们的成长,常会举办一些研讨会,如与台湾的师范大学联办心理辅导/教室管理课程,这一些都让老师受益匪浅!在近距离接触后,也了解了校长也跟一般人一样,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有时其锐利的言词,常让人招架不住!发脾气也不是没有的;但其关心帮助他人之心,让人没齿不忘,就如非常热心地帮我写了推介信,让我被纽西兰奥克兰大学物理系光电组录取为硕士研究生,鼓励我继续深造,1988年我成了她的奥大的学弟。跟她提到奥大这一词,不由已相互地会心一笑。奥大:没有用之谐音也!其天生一幅乐于助人之心,古道热肠,无法忘记。谢谢您,郑校长!

  说了那么多,也该差不多了,九十年代后的事,就由他人来说吧!

  总结一下,不管世界局势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多元化、复杂化,郑校长力行的“牺牲奉献,关怀弱势,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之原则,放之四海皆准!近年来我国两线制的诞生,加上中国的崛起,酿造了有利华教的大环境,一些不利华教的限制看似松绑,但单元教育及种族主义的幽灵,仍然飘游在大马的天空,一下子华小临教重签不合理的合约被爆开,一下子申请复办关丹独中被否决,一下子槟城日新国中分校设立节外生枝,而独中统考文凭至今还未被政府承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怎能令人信服?怎能令人安心?华文教育还未步入康壮大道,大家还需努力!就让我们再以郑校长对民族教育的牺牲奉献与坚持为榜样,为学习的标竿!当我们再谈如何让独中尽速迈入素质教育的层次,以利接轨世界,民族教育及母语教育的精神绝对是其中的要素,让饮水思源的精神不断!

黄心薇:您总是手拿着笔记本 挂着熟悉的笑容和我们对话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图片18 学生代表黄心薇(高三文商仁)于郑瑞玉校长追思会上致词全文:

  去年,也就是我高二的时候,总是听高三的学长学姐说起校长对高三同学的期许,并认为高三同学是其它年级的楷模,许多事是可以担当的。当时的我,总希望自己就是那其中一分子,在兴华以高三生为荣,聆听校长给我们的精神讲话,享受校长对我们的期许,今年,我终于高三了,然而,校长却不能亲自来教诲我们了……

  校长,初一那一年,我13岁,您出席了我的始业式,今年这一年,我18岁了,我更希望您出席我在兴华最后一次的始业式、出席我的成年礼、出席我们的第50届的毕业典礼。我知道您身体不好,但是,打从心里,真的很希望您出席……我们全体高三同学都是如此希望!图片20

  好几次与校长乘搭电梯,看见您的那一刻,我的心跳不停的加速,因此,我低下了头……校长,或许您忘了,但是我还记得,每次与您在电梯里相遇,你总是问我:“是宿舍生吗?”,“宿舍的设备怎样?好吗?习惯吗?”虽然您每次都问同样的问题,但是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您对我们宿舍生的关心,对宿舍生的爱护。您总是手拿着笔记本,脸上挂着我们那熟悉的笑容和我们进行短暂的对话,我总是忘不了您那和蔼可亲、温暖的语气叮咛我要好好读书。校长,您卸下了威严,像妈妈一样,关心了兴华的孩子……可是,我们却没有好好关心您,现在,在电梯里再不会和校长您有偶然相遇的情景了……

  校长您离开了,但是您的精神仍然会像明灯般指引着我们兴华全体师生走下去!

  悠悠我心忧,但想起校长曾对一位学姐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有无数的喜悦,生活中也有无数的挫折。一个人不管是面对喜悦还是挫折都应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因为,这就是生活。”未来的路我们一定会谨记校长的教诲,勇敢的走下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就是校长,我们敬爱的校长。

  谢谢!

颜建义:兴华的学生就是校长的儿女 校长总能把大家凝聚起来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图片19 兴华中小学校友会主席颜建义于郑瑞玉校长追思会上致词全文:

  我们最敬爱的郑校长从1969年开始任教于母校直到病逝为止,献身教育事业长达40余年,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生在教育界渡过。校长为了教育工作、为了学校牺牲了许多。校长和学生们相处的时间多于和自己儿女相处。兴华的学生就是校长的儿女。

  记得在读书时,有同学喊说:“校长来了!”大家都赶紧坐得正正的,不敢吭声。不了解校长的人,都会觉得校长为人严肃,不易接近。其实她是一位细心、温柔及很容易亲近的人。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认为校长处处针对、诸多挑剔,出来社会工作后才深深体谅校长的苦心。

  毕业后回到母校碰到校长时,校长总会慈祥的问:近来工作是否顺利?若兄弟姐妹也是兴华校友的话,她也不会忘了亲切地问候他们的近况。她也常对我们说:“你们应该多回学校参与活动,一方面可以替我们这些老一辈的接棒,另一方面也可以带起一些年轻的校友。”校长无时无刻地为了兴华的未来做好铺排。

  很多学校在发展史中曾经面临内部不协调的阻扰,但我们兴华从未经历这种困境。我想这里头的核心人物就是郑校长。五机构给予了校长极度的信任。校长总能把大家凝聚,让五机构合作无间。

  这次在校长的丧礼上看见了许多校友,老、中、青都有。好些还是远从国外赶回来的,大家都抱着非常沉重悲痛的心情,这说明了校友们是多么敬重及爱戴校长。

  校长也是我们许多校友们兄弟姐妹之间共同的校长。现在在籍的学生,有许多父母亲都是她的学生,校长可说是我们许多校友们两代人的校长。

  校长的精神已不知不觉地深深埋藏在每个兴华儿女的心中,慢慢滋长,随着每个兴华儿女散播到世界各地。但愿兴华在校长的保佑下能发展的更快、更好、更茁壮。

  最后,我仅代表校友们向校长说声谢谢!校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哲人远去,风范犹存-怀念郑瑞玉校长

clip_image001clip_image002图片24

  2008年的5月底,我前往马来西亚,参加巴生兴华中学举办的独中科学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兴华郑瑞玉校长,郑校长温和慈善的态度,和对教育理念的坚持,让我印象深刻;在和同仁的多次接触中,我逐渐了解,也就是因为郑校长的卓越领导,让董事长和董事们对巴生兴华长期提供热诚的支持,使这个学校的校务和建设持续蓬勃发展!

  接下来是2009年的5月底,兴华天文台正式揭幕,标志着兴华中学在天文科学上的特色;而在2010年3月,我再次前来兴华,应邀参加科学教师的天文研习班,和马来西亚各地的自然科学教师欢聚一堂,还遇到了自己以前在台大教过的学生。这些欢乐的教育片段,让我对马来西亚独中的华文教育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在这些片段之中,我都会看到郑校长的身影来回穿梭,有时陪伴着董事们参观校园,有时带领着老师们讨论实验室的改建。我听到学校同仁描述郑校长在病榻上已经走到人生最后一程,仍然心心系念着学校的校务,觉得感动佩服也十分不舍。

  郑校长虽然已经离开了,但是治校38年所留下的精神、原则,和制度,已经给后继者提供了良好的典范和规章,可以让兴华的师生继续大步向前迈进。这么多年坚持不懈的教育工作,接触的师生成千上万,对许多家庭和现今的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所以我可以诚挚地对郑校长说:“您可以含笑安息了,因为您的曾经存在,使得许许多多人变得更好,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与光荣!”

  谨以此文追思郑瑞玉校长的教育风范。

孙维新 谨志 于台湾大学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
台湾大学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2012.2.12

郑校长家属感谢函

clip_image001

2012年2月23日

敬致:兴华五机构同仁

感谢

  郑瑞玉校长与大家永别了!做为至亲的我们要对大家说声非常谢谢。感谢大家对郑校长的关怀、爱护与支持。

  郑校长不幸于2009年11月被证实罹患癌症,虽经两年多的治疗,期间郑校长顽强抗病魔,积极乐观,奈何药石罔效群医束手,哀痛于2012年2月10日离开我们往生而去。

  郑校长生前受到大家的爱护,特别是学校与董事会,而尤其是丹斯里拿督斯里杨董事长;除诸多关怀、鼓励,又捐出庞大医药费,期望协助郑校长早日战胜病魔,安康返校,与大家共同努力,办好学校。而在郑校长辞世之际,特设委员会襄理丧务,又办追思会,一切仪式隆重而肃穆。郑校长在天之灵,必感到慰藉。图片23

  郑校长服务兴华前后40年,办学理念幸得到董教员生及社会人士的认同。今董事会决设置郑校长纪念教育基金,藉以资助莘莘学子有机会继续受教育,此外,以国字型大楼之一层以郑校长命名,以资永久纪念,发扬郑校长的办教育精神及其对兴华所作贡献。

  做为至亲的我们非常感激,也不敢怠慢,决捐出4万令吉作为教育基金,分别由马家及郑家家属各出2万令吉,以表达我们的心意。

  在此,特别要感谢杨董事长在郑校长患病之初,推荐专科医生作全面检验,并陪伴在侧;治疗期间的资助、鼓励、安慰等诸多关怀;并在追思会上宣布加额15万令吉,使纪念郑校长基金超过30万令吉,此外,还处处关心郑校长家属的我们。

  还有钟如兰董事陪同郑校长到广州治疗长达一个月;郑伟勋博士在广州协助送郑校长回家;李平福署理董事长……;黄秀玉代校长……无论如何,我们要感谢所有曾协助、关怀、鼓励郑校长的人。

  郑校长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兴华史册的编撰与出版。当年,50周年之际错过了,本以为60大寿时可出版;但又错过了。无论如何,至为期望学校设立一小组,负责编撰与出版,我当义不容辞地协助(前副校长徐凤麟亦应允助一臂之力)以完成郑校长的遗愿,愿大家共同努力。

马季勋
马巽嘉
马颖乔
马逾豪 谢佩佩 马恩毅

图片22

悼郑校长瑞玉君

clip_image001

  又是立春甫过,又是马来西亚噩耗,马来西亚巴生兴华中学校长郑瑞玉君不幸于二月十日下午三时二十分病逝。

  那是二零零九年二月五日立春刚一日,蔡亲炀即越洋电话告我噩耗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巨擘沈公慕羽翁辞世,而今又一位华人教育主将撒手人寰,又在这大地回暖、春意复归之际,似有灵应乎?郑君追随沈翁兴华人教育,不唯身前,死后亦矢志不渝也。

  我初识郑瑞玉君在二零零六年。其时与内子伯琴、学生蔡亲炀一同至巴生兴华中学。亲炀导我至此一则其二儿在此上学,二则结识郑校长瑞玉君。伊为华校杰出校长。图片28

  马来西亚华人教育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独中复兴运动”以来,华文教育在困局中博进,压力日剧,条件日蹇,财源、生源、资源俱举步维难。难耐者大多择高枝改投国民中学校,而此时自新西兰留洋获硕士归国之郑女士毅然再受聘于各种条件差许多之华文学校—兴华中学任教。且自教师而署理校长,再而校长直至罹病仙逝。竟在任上执教课业育人兴校达四十年之久。从青春佳丽到白发老妪,可谓其九死而无悔也。

  在异邦兴华校、育华人、倡华文难矣,一弱女子能持之以恒,终生不渝更难矣。而在马来西亚余见不仅有沈翁之老一代宿儒,更有千百如郑君之后起之中坚,身体力行,默默奉献,传教育之理论,兴华文之宏愿入师生之细微课业之修习。其最难者一为持之不懈寒暑;二为坚韧能耐内外之压力,三为日常之平凡有节有序。此三者全者,郑君称也。

  任教华校四十年克尽职守是其一;外筹资募师生内创新锐意改制进取是其二;躬身课业设计力主既学新知又不使学业臃肿,有节有度是其三。能集三者于一身,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得以在困局中奋进,在危难中发展之要义。

  郑君瑞玉校长清瘦、平和,然其娇弱外貌下则有执着之意志,坚韧之骨格并火热之教书育人向善之赤心也。

  余见伊早在丙戌年孟夏,今已壬辰孟春,屈指七载已过。然郑君之清癯佳丽沉静之状如在眼前。当年访兴华中学曾有一绝,现再附上亦可聊慰芳魂,让郑校长瑞玉君往见沈翁之余,耳畔有华文诗吟也。

《赠马来西亚兴华独立中学》

兴华敢付平生志,
一唱天青报晓鸡。
七十年轮心血路,
四眸桃李自成蹊。

丙戌孟夏作于马来西亚巴生。

郑君瑞玉女史安息。
有春花伴,有春莺啼。

张诗亚壬辰孟春撰于中国重庆西南大学无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