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育研究与发展组于6月29日(星期六)上午8时在朝阳堂举办教育研究校本培训,由教育研究与发展组组员许梅韵副校长主持。此次培训以“著写教学反思:从建构问题意识到PDCA内容”为主题,除了旨在帮助老师提升建构问题意识的能力,还希望能让老师更加了解PDCA的实操方法,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反思的写作中,以期为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时提供帮助,以此提升兴华教师的教学质量。
培训伊始,许副校长首先强调本次培训的特别之处,在于我校的三语老师得以齐聚一堂,互相交流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及所得。随后,许副校长以“今天是柠檬日(Lemon Day)”作为此次培训的开场,鼓励老师积极参与问答以获得绿豆奖励,并强调柠檬有限,只有绿豆多者才能得到柠檬。如此一来,在场的老师皆动力满满,对接下来的环节跃跃欲试。
趁着老师的热情高涨,许副校长立刻抛出第一个互动问题:什么是干货?老师纷纷积极回答,答案五花八门,但结合起来却能很好地概括“干货”一词,即:实用、持久,且斤两十足的知识点。随后,许副校长分享了数位老师历年来所发表过的教育论文及教学反思,并邀请这些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几位老师皆表达从未发现自己所发表的文献数量已积累了那么多,也认为撰写教学反思更像是自己成长的记录,能通过所发表的文献主题观察自己数年间的改变。由此,许副校长结合先前对“干货”一词的讨论,总结所有老师近几年所完成的教学反思皆是“干货”,不仅能让老师完成自我审视,还能让老师通过教育实践完成个人进步,以此达至兴华教育质量的大进步。既然所有老师每年都必须撰写教学反思,那么反思的中心问题应该去哪里找?对此,许副校长以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要靠一个数学或实验方面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作为开始,引发教师的思考,并通过学习单让老师初步整理自己身上的长处,也希望能让老师更加具体地了解自己身上的“干货”能体现在哪些领域。接着,许副校长让老师主动交流自己的所得,以期通过同侪间的交流完善老师的个人想法。
在此之后,许副校长把兴华比喻成一只大象,认为每位老师的问题意识都不同,所以每个人各司其职,就能贡献给兴华这只大象多元维度的进步。举例而言,一些老师是学术研究者,一些老师是知识管理者,一些老师是资讯提供者,一些老师是政策分析师……许副校长提出,老师个人在教育上的进步,不仅能促进同侪的进步,也能提升兴华教育的丰富性。
尔后,许副校长提出了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加入PDCA的重要性,认为只是单纯叙述问题的教学反思只会让自己变成批判专家,并强调只会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而没有去实践,对个人的教学并没有任何帮助。紧接着,许副校长让老师观看电影《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的短片,并要求老师从中提出问题,实践PDCA,并在最后进行分享。在分享环节中,所有老师都积极交流,也因为难得的跨科交流得以了解不同科目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难题。
总结时,许副校长肯定了所有老师的付出,也表示兴华老师皆拥有人文关怀和教育爱,才得以在观看影片后将心比心地提出教学策略,并进行交流。许副校长也提到,教育研究与发展组在校园角落张贴教师教育反思海报的用意,不仅是为了让同侪观摩及学习,还希望能激发学生的思路。她强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上,只有教师能够明确教学上的问题,才能够自主地改进教学策略,继而提高学习的成效,也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此次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在所有老师的欢笑与掌声中于中午12时正式落下帷幕。
《兴华月报》2024年6月号
https://www.hinhua.edu.my/ebook/2406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