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7, 2025

2024年第七场爱阅读读书会: 第二届兴华文学奖系列讲座(3) 文学三感:感受、感动、感同身受01

 

       配合2024年第二届兴华文学奖,6月28日(星期五)晚上8时至10时也迎来了第7场爱阅读读书会——兴华文学奖系列讲座(3)文学三感:感受、感动、感同身受。此次读书会由兴华中小学校友会、人文教育研究与发展组联办,教务处、图书馆、学校教育资讯与文宣室协办,特别邀请傅承得老师担任主讲人,由我校人文教育研究与发展组组长、学校教育资讯与文宣室主任谢锡福老师担任主持人。

        傅承得老师已不是第一次来到我校进行文学相关的讲座,有不少同学对他之前的分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锡福老师介绍道,傅承得老师是一名民间讲经人、书法导师,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硕士,曾任教华文独中13年,在离职前担任了署理校长,曾参与创立大将书行及大将出版社并担任社长,著、译、编作品大约60种,并且在2016年创立了“傅承得经典学堂”。

学会写出心中的“感动”
    
    傅老师在讲座最开始便说道,好的作家是个文字的魔术师,拥有让读者猜不出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感到惊喜的能力,甚至能让读者一辈子都记得他的作品。他说,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总有一些作品能够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想象力,并且有着让读者被他的文字感动的能力。

        傅老师强调,在写作这门课题里,对文字的掌握是最重要的,想要让自己的故事成为一个“文学作品”,便必须具备足够的词汇量,好将自己的意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者看见自己所看见的世界。作家就像是一个工匠,若是连自己的工具都无法掌握,所创作出的作品自然不能够称之为“文学作品”。

        写作的时候,除了必须具备充足的词汇量,要设法让自己的作品里具有属于自己,有意义的想法和能够感动人的因素。好的文学作品,它的文字应该是精简的,因此在考量以上几种因素之后,还应该检查一番自己的文字,将其中不需要的、不重要的部分去掉,去芜存菁。傅老师说,一个“文学作品”应该是能够感动他人的,那么,究竟一个怎样的作品,才能够让读者感动?


       傅老师说,试想想那些曾让我们的内心受到触动的文字,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流传百世的作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点,是字里行间作家本身的感动。作责想要让自己的作品也流传千年,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且经受过时间的磨砺,直到自己的文字能够感动自己,感动读者。

        傅老师向大家分享,他的老师曾经说过:“文学就是人生。我们也知道,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会迎来的终章,那么,在永远闭上眼以前,在这短短数十载里,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让自己的文字里有着不同的故事?阅读,便是让一个人的作品里能够有不同故事的主要原因。古今中外,几千年下来,这世界上积攒了无数的故事,人们用生命去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渠道,去了解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种族,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很多人都对文学有一种下意识的认知,认为文学是用来讲道理的,傅老师不否认这一点,但他进一步阐释,文学主要是用在感受人生,让我们能够去体验那些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让我们能够在文字里感受到自己无法定义的感受。宗教和哲学,才是用来讲道理的,文学则是将人生的感悟、感受记录下来。傅老师说,那些让读者铭记在心的作品,大多集中于作者的感受。

        那么,主题里的“感受”又是什么?傅老师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感受就是我们把个人的、内在的、主观的情感,投射在外在的、客观的事物上。比方说你看到一朵花,你会有什么感受?花的存在本身是普通的,因为它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忽视了它,可若是一个作家、一个创作者看见了一朵花,他的感受可能会比寻常人来得要深。也许你对待花草、对待周围的事物都采取了一致的态度——视若无睹,这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无法从那些寻常的事物中受到启发,拥有对其的“感受”,想要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多少还是会有些困难。

        傅老师从对待花的态度继续展开往下说,提起了他小时候的一个经历。那是一个雨天,有一朵花在雨天里缓缓绽放,那一幕让他的内心深深受到触动,并留下了很深的记忆,甚至,那是他记忆的最初,他和他的大姐的相处时光。他说,那只是个平凡的一天,外头下着雨,他的大姐却提出要一起去看花,于是他和他的大姐傻傻地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等待着花苞慢慢张开。

让创作拥有自身专属风格
        傅老师告诉同学,创作一个文学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感受”——用我们的五官去感受,感受别人的五官,感受这个世界。每个个体都具备着差异性,没有人拥有相同的经历,也没有人能够在死亡以前将所有的人生都体验遍,而用文字,将自己的生命表现出来,就是我们弥补这种遗憾,分享彼此人生的一种途径。

        最后,傅老师与同学分享另一个在写作中颇为重要的因素——风格。风格是什么?风格是一种独特,只有一个人所拥有,而其他人没有的特点。那是不需要去查看作者名字就知道作者是谁的,一种特别的,虚无但真实存在的“身份证”。就像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一看就能够轻易分辨出来的。此外,风格也是指一种长期稳定存在的状态,在不同的时间里,始终使用着同一种表现方式。傅老师郑重地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你是独一无二的你”。

《兴华月报》20246月号
https://www.hinhua.edu.my/ebook/2406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