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0, 2021

人物专访 报导文学奖得主 ——林殷敏校友02




跨国采访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趣事或困难吗?

虽然我也曾访问身处美国的慰安妇纪录片导演,但仅仅是邮件上的来往。所以,我唯一真正的跨国采访便是去年在韩国参与水曜集会。有趣的是,受访的大学生起初不愿意接受采访,因为他们对于有个大马记者前来采访自己感到惊讶,但通过解释我这一趟来到韩国的目的,他们最终接受采访。采访过程最大的困难是语言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虽然我略懂一点韩文,但整体的沟通仍不顺畅,所以我需要请懂得韩文的朋友帮忙翻译。



你觉得当记者需具备什么条件?

记者有许多分支,如娱乐、副刊、国际等,不同组别的记者都需要了解不同的新闻知识。我属于普通组,几乎各个新闻类型都需了解,但主要负责国内的政治(首相署、财政部、贸工部等)、教育、华团(董教总)等新闻课题。在马来西亚,部长们常说马来文,所以即便身为中文报的记者,也必须兼顾其他语言,以翻译内容。一篇报道的完成,是极富挑战性的。各行各业都需要面临不同的挑战。


从业记者多少年了?为什么你会想当记者?

我当记者未满两年。由于中学五年都在大众传播广播组,所以当时的理想职业是当电台DJ。但后来填大学志愿时,新闻系听起来比较专业,我便把新闻系排在了第一,想着若不适应,再转到广电系也无妨。在传院偶尔也会选修其他科系的课,于是我就断断续续地修了一部分广电系的课,当DJ的梦想也逐渐被我淡忘。

我一开始并不想要当记者,我在采访过程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而且台湾的媒体环境为了抢速度和独家新闻,往往会在尚未确定新闻的真实性时就报道,让大众觉得记者没什么专业素质。

大一那年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上课时教授问大家:“在这里有多少个学生是秉持着对新闻的热爱选择这个科系的?”全班七八十个人,举手的人没有超过十个。大学时期尚在迷惘状态,不清楚毕业后要选择什么工作。我曾到电影发行公司当了公关,也曾在大学当计划助理,这些工作都和新闻系没关系。

最后,由于还是想从事自己专业的领域,去年我回到马来西亚,趁着自己还年轻、还没厌倦这个世界,从事了记者。希望可以发挥所长,当个有专业素质的记者吧!



做记者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或启发?

由于入行时间尚短,论从事记者对人生的影响而言,比不上资深的前辈们。我认为启发性最大的是,工作中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了解不同的人事物,得以增广见闻。无奈于疫情的影响,因此少了外出采访的机会,较常居家处理翻译工作。

在踏入这个行业前,我对大马政治的了解几乎为零。但当了记者后,我开始了解马来西亚,懂得更多马来西亚背景,和在台湾就读而与大马新闻脱节的时期相比,我觉得自己更像是马来西亚人了。庆幸自己回到马来西亚,发挥所长,回馈大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