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学习能力与成效的提升耗时较长,但当掌握了对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能力也会相对增强。《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及《深度学习的技术》两本书是探讨学习方法的书籍,前者适用于在初中阶段急需寻找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学生、而后者则更适用于高中阶段,对深入探讨与寻找各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有兴趣的学生。。
考试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堂、课本知识的过程,若要在考前一周、两周、甚至是一个月较轻松应付,长期地进行复习则尤为重要。根据书中提及,学习分成五个部分,即理解、记忆、整合、复习及巩固。而区分方式分为两种:若要在考前只完成一些简单的复习,那需在平时不停地完成理解、记忆及整合的部分。对于应考测验、期末考等范围较小的考试,达到理解与记忆即可;若是应付范围较大的考试,整合与复习则显得非常重要。
《你不是记性差,只是没找对方法》及《深度学习的技术》二书中提及学习的5个部分
“有了深层的理解,才能找到问题本质、提出深刻的答案。”理解是掌握一个章节、一门学科的重要过程,但同学们往往会发现自己无法很好地理解课文,这便体现出相邻可能的重要性。根据书本作者解释,相邻可能指的是需先学会基础,才能掌握更深的知识。很多科目在章节间都有其关联及连续性,若前面的基础或知识点未掌握,那便无法把新的知识学会。
此外,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可以减少大脑的工作量,即工作记忆。当可以把思路写下来,代表对该知识点已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并且以俯瞰的角度去看时,大脑里形成的是视觉化思考,这能帮助更快地把东西想明白。再进行思考的时候,需适当地切换理解角度,即以专注模式或发散模式进行思考。普遍上,当在阅读课本、笔记时,可以以专注模式来阅读,这有助于集中思考。
然而,当遇到难题且陷入困境已久时,我们可以暂时放下这个难题,去做其他事情或复习其他科目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是因为当我们困在一个难题的时间太久,大脑会绷得很紧,而导致无法有效思考。
“追求超强的记忆力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但一定程度地记住知识还是必须的。”在掌握了知识点后,需记住它,以更好地进行运用并应试。在进行记忆时,需要一定的集中力,以更快地把知识点记起来。通过感官,即听(边听边写、戴耳塞)、触(空写)、味(边吃边读)等,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更少的事物上。每个人的作息都不一样,而每个时段的集中力也不一样的。书中提到,睡醒后两小时及下午四时到晚饭前时一天中集中力最好的时段,也可以通过不断试验找出自己最能集中的时段。
在学习时,总会发现在同个学科或跨学科中有其共同点及规律性,这便能用更短的时间进行记忆。学习时,放张纸在书的旁边,不时地写下自己所学的重点,便能通过信手涂鸦的方式让自己拥有视觉化记忆。在进行记忆时,可以通过积攒强烈的情绪来巩固自己所记忆的知识,这便凸显了回忆的重要性。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可以回想自己读了什么(回忆),或用一分钟写下自己所记得的内容(提取练习)。一分钟手写法是指在复习完后,在一分钟内把自己所记得的内容写下来,一分钟内即使想不起来也不能停笔,一分钟后找出尚未掌握的部分并立即重读该内容。当回想或在写的时候可能感到困难,那这份困难便会变成回忆,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强烈的情绪”。
此外,学习就像刷墙,只涂一遍颜色太浅、到处都是空白,所以得快速过、再重来,这就是刷墙学习法。其中,可以通过三画圈反复速记法,即在读完第一章后再重读一遍,读完第二章后再读回第一章,以此类推形成1-12-123-234-345的节奏。再学习或进行记忆时,若遇到难题,可以当下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若有充裕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停下来对该难题进行研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