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6, 2020

从犹太人的前身今世 看《屋上提琴手》01


        电影分享会《屋上提琴手》于6月3日(星期三)下午2时进行,由课外活动处主任谢锡福副校长分享,教务处助理邱咏芳老师主持。谢副除概述历史上犹太人被迫流亡、被迫害及复国的历史背景,也透过电影赏析阐释传统的意义、功能与矛盾,以及如何通过理解与包容化解苦难与冲突所造成的人生困境。

        谢副表示,观赏电影前不妨先理解犹太人两千年来的历史,深入地赏欣《屋上提琴手》,以及隐藏在电影之中许多微妙的细节。

电影故事简介
        电影讲述俄国大革命前夕,牛乳商泰维一家七口居住在一个贫穷的犹太村落阿纳提夫卡。他的长女拒绝被指定的婚姻,坚持嫁给穷裁缝匠;次女则爱上投身革命的学生,愿意跟随对方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坚持传统价值观的泰维感到困惑不解,但仍然尊重她们的意愿,并祝福她们。然而,当三女儿要与俄国青年结婚时,他却深受打击,他无法理解三女儿为何要与迫害犹太人的“异教徒”结婚。就在阿纳提夫卡村所有犹太人被迫迁移的最后一刻,乐天知命、心地善良的泰维终于原谅了三女儿,并默默地祈祷上帝保佑他们。

《屋上提琴手》
        “屋顶上琴手”是犹太人的一句谚语,表示艰难而美好的事。屋顶上的提琴手需要保持平衡才能奏好曲子,是件很艰难却很美的事。就如电影中的泰维在艰难的生活和抉择中,不断寻找平衡点以度过难关,是件不容易却很动人的事。

        看了这部电影,谢副校长对泰维的孩子们的选择与理性思考感到非常惊叹。他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从小阅读犹太教经典并养成思考能力有关,才能在面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类传统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犹太人面对艰难困顿的生活时,他们依靠着信仰、乐观、豁达的精神度过每一个艰困的岁月。就像屋顶上的提琴手,他们必须在传统及时代的挑战之间达到平衡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谢副校长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大家可以了解到更多犹太人信仰的象征物品及其历史,这对知识及文化底蕴的积淀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难局的省思
        若不让犹太人重返并重建两千年前的故国——他们圣灵的发祥地,而继续他们长期苦难的流亡,这是残忍且难以接受的。然而,已居住在巴勒斯坦1500年的阿拉伯人又怎么能忍受不断前来并与他们分享土地、资源和权力的犹太人。这是一个难局,一个包含着种族、宗教和历史的难局,需要通过理解与宽容才可能找到解决这个难局的平衡点。

心怀传统,踏足未来
        人家说“三个犹太人改变世界”,宗教上的耶稣、政治上的马克思和科学上的爱因斯坦,在诺贝尔获奖人中,人口不足世界1%的犹太人占了20%。有人说,犹太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有传统的民族。传统是一种深度,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蕴存的文化能量,是在黑夜中为我们照亮前方的火把。一个人、一个民族,当他们能以温情与敬意的心去面对传统文化时,才有安身立命的凭借,才有取之不尽汩汨而来的能量和智慧,去承受挑战和创造新的传统。


现在是未来的传统
陈芝雅(高二文商智)
        经过这次分享会,我了解到犹太民族历史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为何我国人民不能去以色列的原因。我认为,歧视不是“本恶”,而是源于恐惧。恐惧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被威胁、恐惧工作机会被剥夺、恐惧犯罪率增加等,这些恐惧产生后被放大,便不自觉地出现了歧视行为。此外,刻板印象常成为我们定义他人的方式,但我们应该真正地去认识和了解不同的人,而不是在未知的情况下鄙视他人。盲目跟从,为种族歧视增添了不少火药味,保有判断力、不盲从、不迷信权威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并学会权衡对错。
        传统造就了新时代,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接纳新时代,若传统的价值观已不能因应现实的挑战就应当被淘汰。传统是时代的产物,但过于坚守传统而漠视当今价值观是不合理的。新时代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顺应时代改变才更利于社会发展。

优越感造成歧视
陈慧珊(高一文商义)
        我发现犹太人对传统的坚守非常顽固,甚至要在生活与传统间做选择时会如此执着与痛苦。此外,宗教信仰是犹太人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他们相信会有一个救世主来拯救他们,并在未来相见于耶路撒冷。

        我认为歧视不是“本恶”,歧视是受环境影响而成的。人性本善,只是受各种人、事、物的影响而产生歧视,歧视的产生根源来自某民族的自我优越感。人与人之间相处不应因肤色、信仰、语言的不同而产生歧视。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不以族群作为与人相处的界限、尊重彼此传统及信仰上的不同,各族间便能和睦共处。宗教及信仰可以是生活原则,却不能成为追求幸福的阻碍。我们应随着环境与局势的发展改变思维,不受限于传统、信仰的框架内。跳出思维的框架,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