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9, 2018

展望兴华中学的100周年校庆 ---黄枝连教授座谈会

        黄枝连教授,1939年生于马来亚巴生,受教育于巴生兴华中学和吉隆坡中华中学。1958年赴适逢我校刚庆祝70周年校庆,校友会特邀黄枝连教授于2月10日(星期六)在5楼校友会议室与我们漫谈“展望兴华中学的100周年校庆”。这场座谈会吸引了不少校友回校参与,主持人徐威雄博士开场说道:“兴华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虽然过去我们缺乏资源,但千禧年以后,兴华已变成了数一数二的大型独中,这一路走来不容易。黄教授属于兴华创校的第二代学生,是当时兴华最艰苦的时代,后来到国外求学,长期居于海外。黄教授的学术成就横跨多元文化和学科,对于中国大陆的崛起,整个东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引领,也有深入的研究。邀请到黄教授与大家谈谈兴华未来,放眼世界趋势,探讨兴华中学,甚至是我国的华文教育未来可能的展望,是兴华的荣幸。” 
        香港,入新亚书院修读历史。于1962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9月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哈佛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1964年秋返回香港,先後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1968年至1971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讲授“东南亚华人史”与“东南亚文化史”等课程。在任教期间曾带领学生进行大量关于新马两地华族社会与历史的调查研究,撰写近三十份学术报告。
对于当地的华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作用,曾在“星洲日报”撰写社论。

       接着,黄秀玉校长为在座听众讲解我校办学理念,她表示:“兴华一直以培养世界未来的人才为首任。郑瑞玉校长于1998年提出“自觉、自学、自律”,希望孩子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就不需要针对他们的不足做“治疗性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正向发展胜于治疗”。2006年校方进一步提出“人文科技面向未来”的具体方向,再于2011年取得ISO的认证,希望孩子发挥PDCA的精神,能够有目标、做计划、自我管理。随后引进7大习惯,帮助孩子建构自我能力、不断更新,清楚自己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且能够自主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群体的成功发挥能力。当然,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老师们的带领与孩子们的配合。”

        黄校长也表示期待可从座谈会获得启发,进而推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教与学活动。

想象我们今后二,三十年里的可能发展

        黄教授一开场就抛出了几个问题:兴华100年的时候,马来西亚会是什么样子?世界会是什么样?东南亚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两岸四地(包括台湾)会是什么样子?他表示,这个课题,每个人都可以谈。公元2050年的时候,你可能或已有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这是每个人的切身问题。我们有办法设想未来30年的发展吗?30年后,还有那么多人会吃肉骨茶吗?那时候的肉骨茶还存在吗?每个人都可以想象30年后的世界,有太多的可能。人生充满许多意想不到的好事与坏事,只要过好今天,明天会更好。只要把握今天,即使发生再恶劣的事情,也会有办法解决。

        黄教授接着说:“好的事要表扬,坏的事不要穷追不舍,凡事留有余地。”他特别表扬黄秀玉校长是个有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她提出的教育实践,以正向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希望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值得赞赏。她的《正向发展胜于治疗》一文,其中一段值得特别指出与大家分享:

        长期以来,学校秉持“扎根传统,怀抱多元”的办学策略,以及“人文科技 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与时并进的建构完善的“兴华教育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有人文科技素养,有自主发展素养的学生。老师们努力的贯彻“正向发展胜于治疗”的教育策略,从生命教育的高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措施,培养21世纪能力与素养,形塑积极正向的学风。
黄教授表示,“扎根传统,怀抱多远”、“人文科技、面向未来”这样的办学策略与方向已足够兴华未来30年的发展。过去一、二十年的摸索,如今已有成果。一间好的中学,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以美国作为例子,很多州属有许多好的小学和中学,他们的毕业生大量成为常春藤大学的学生来源。一个中学办得好,一个青年在中学受到的良好教育,是后来这个学生读什么科系、往什么领域发展的里程碑。一个有希望的群体,必须正视小学与中学的教育。华文体系的中小学,在培育人才方面的贡献,应给予崇高的赞赏!

借鉴郭鹤年的成功之道:勿自我局限
        兴华历经70年风霜,今日的成就得之不易,那往后的30年会如何?今后的30年,华教会消失吗?黄教授表示,他最近读了《郭鹤年自传》后有所感悟,郭鹤年先生在不少领域有所成就,他的成功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
一、郭鹤年小时候在新山一所华文学校学习中文,过后入读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接触很多不同种族的同学。在莱佛士学院这短暂的日子里,他结识了很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领袖。他遇到了后来成为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的Tun Abdul Razak,也结识了日后成为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可参阅《郭鹤年自传》,第28页)多语文的求学背景帮他打下基础。他掌握了三语,也广交朋友。这个求学经验奠定了他后来的发展,掌握三语是他成功的垫脚石。
二、郭鹤年交涉的对象无国籍限制,有着多种族、多国际的交流。他跟马来人、英国人、中国人打交道,甚至跟日本人也有密切的关系。
三、做生意的时候不设立界限。郭鹤年在书里提到,不要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划界为牢,比如:“我不学马来文,我不喜欢这个,我排斥那个,不和那个人打交道。”不要轻易把许多东西割除,更忌把自己设在一个框架里,自我满足于当下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不要替自己画政治界限,封闭自我。拒绝与政府打交道,生意无法发展,办教育也会受到阻碍。不要放弃自我的权益,政府掌握了一定的财富与资源,人民有权利享有应有的福利。

        黄教授表示:“回顾历史,清朝闭关,实行海禁,导致英国外交挫败,对外局势紧张,最终爆发了鸦片战争。正是这种画地为牢的行为,造成了后来的悲剧发生。过往划界限,故步自封的做法,让中国在各种灾难中牺牲了将近6千万人,也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动乱。”

        纵观我国华人和新加坡的发展,我们应该很清楚,若是不自省,继续画地为牢,历史悲剧将重演。一个民族在短时间内翻身,而且不少发展已独占鳌头,每天有5、6千万的中国人在全世界游走,这种成就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黄教授提醒大家:“这种成就是付上惨重代价换回来的。”若中国目前的体系崩溃,西方将会再发动战争,我们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今后三十年,兴华须与世界接轨

        那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在未来的30年里,兴华又将扮演什么角色?黄教授说:“若要办好华校,兴华一定得是多语言、多国藉、多产量、高科技的,可以与世界接轨,这样才能对华社或国家有贡献,以稳定的发展受到尊重。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价值,才有势力保住自己,不管发生任何事,兴华将会有权利发声,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有力量可以贡献他人。”
        最后,黄教授语重心长地表示,兴华要持续发展,千万别画地为牢,给自己设太多界限,应更开放,主动去尝试更多可能,再结合黄校长办学的两个面向“扎根传统,怀抱多远”、“人文科技、面向未来”,就会有无限的未来。

推荐书单:
◆ Andrew Tanzer编著:《郭鹤年自传》,2017年,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 高晓编著:《他将领导中国:习近平传》,2010年,明镜出版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