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的处置与个案讨论
开始讨论校园霸凌的处置以前,刘老师强调,若校园霸凌事件严重,需要警方的介入,一旦这类事件发生,就代表这所学校的校园制度与风气是有状况的。教师有义务教导学生,灌输对的价值观,看见不对的地方就要指正他们。
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处理作业流程
以台湾为例,首先是发现期,看学生的反应,学校需设立申诉专线及信箱。受霸凌者通常不愿意说,因为怕在学校又被排挤,所以要给他匿名通报的管道。再来是学校主动发现,利用校园问卷辅导或课程老师的评估。第三,通过家长的通报,由家长发现问题告诉学校,专设申诉专线及信箱。最后一步是媒体反映,转交校安中心受理。当这些问题被发现后,就得组成一个专责小组(霸凌调查小组),开始求证、确认和评估。如果确认是,正式进入处理期。霸凌事件最重要的处理机制是辅导,处罚并无法解决事情。启动辅导机制后有三方要处理:一、受虐学生。要给予他保护、关怀与支持。二、施暴学生。行为规范、恩威并济和法治教育三管齐下,告诉学生什么是“法”。三、旁观学生。澄清、同理和规范,让孩子说出他们看到什么,并表达自我感受。处理完之后进入再评估,最后就是追踪期或转接其他机构。追踪辅导可由老师观察他课堂的表现,若状况不是很严重,就可以结案。刘老师强调,若事件处理得好,同学们都可以获益良多,因为大家都在关注整体事件,包括当时案件旁观的学生。同学们会因此观察,我究竟能不能相信学校的老师?
霸凌辅导策略
学校营造正向友善的班级气氛,制定各班的班规。校方在处理个案的过程需有“程序正义”,要两造双方都请来,也请两造双方各自的支持者,让他们有说话的机会,也借此听听对方的想法。再者,用修复式和解会谈的方式处理,让双方做沟通,各自陈述,先确认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此时,倾听并同理孩子的内心需要,霸凌者或许有其背后的原因,比如:自身的家暴问题、学业压力。先不要质问他,抱持一颗好奇心跟他对话,动之以情。此外,增进亲师联系以利问题的解决。老师和家长建立友善的关系,有利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最后,校方得建构完善的通报机制和处理流程。
对霸凌者的辅导策略
霸凌发生后,请你跟孩子一起这么做:
首先,与孩子一起完成表格,记录事件的详情,包括:人、事、时、地、物、法、对孩子的影响及适法性。接着,请他在纸上清楚地书写其遇到的问题,一边能够在投诉时用言语表达。最后,和他谈谈并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遭遇霸凌事件,保护自己小提示:相关资料请参考:https://kknews.cc/psychology/gvp4gkm.html
报告:如果孩子在校内受到欺负,第一时间应该报告老师,然后通报父母。或者向可信的成年人报告。
拒绝:当你拒绝的时候,需要武断有力的,并且身体站直,(be assertive and stand up right)直面霸凌的人,用坚决的声音说:“不,这是霸凌,请停下来。”
* 什么叫Being assertive?
即Strong(坚定的) and respectful (有礼貌的)
Being assertive在美国小学是一门需要单独教授的课程,它不是passive(消极的),也不是aggressive(有攻击性的),它是让孩子学会用calm(冷静)、firm(坚定)、respectful(有礼貌)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如果不捍卫自己的权利,没有人会为你发声。
换言之,拒绝的语言应该是这样“不,这样做是欺负,请停下来,我要告诉老师”。
要面对和处理霸凌事件,走出第一步真的很重要,那就是即时勇敢的大声地说“Stop”。

李荣兴训导主任
我认为学校应是一个让学生快乐学习与成长的人性化温馨场域。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同学间的相处,应该有更多的谅解,互助尊重与包容。虽然偶尔会出现小矛盾,重点是矛盾出现了,我们要以双赢思维的模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予不成熟的处理方法,甚至鲁莽无礼。
人与人的相处需要磨合,磨合的过程就是一门学问。友善校园就在严以律己中、良好的自我管理、互助谅解与尊重中形成。一直以来,校方积极整合教育与社区资源,营造温馨、和谐的友善校园,让每一位受学者能免于恐惧,并能纯真快乐的学习成长。班导师站在教育的最前线,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及家长,因此我们以“正向发展胜于治疗”的基础思维,让老师们对校园霸凌的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知,有利友善班风的建构,打造更安全的学习环境。
未来,训导处将与辅导处进一步协调,有系统地整理数据,推展相关辅导课题与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层了解校园霸凌及建立友善校园的议题,进而反思自省,也为友善校园的环境付出一己之力。此外,强化校园申诉系统,希望能对不友善的行为表现做到补苴罅漏,防微杜渐。
更专业处理霸凌事件
张来芬老师(初三义班导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