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键鸿老师记录

师带着执行计划的四位老师到初二孝课堂,聆听李庆福老师的《分组分解法》,一起观课的还有执教初二数学的萧玮琳老师。课堂在科技大楼协作学习室进行,同学们上的分组分解法,是初二数学课程中“因式分解”的一个章节,也是一直以来对初二学生而言较困难的部分。
一开始老师请同学按照组别就坐,利用每组一台Chrome book 打开 Google form,完成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要求同学针对问卷上所设的式子,选择符合的描述。这些描述包含许多重要的概念,可以看出老师侧重于同学对式子的辨认和理解。只见同学打开问卷后,开始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和描述,也与同组同学讨论符合的答案。过程中,老师巡视各组的作答情况,同时关注各组所遇到的问题,当同学提问时也给予支援和提点。观课老师也在教室走动,观察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教与学过程。
约莫15分钟后,老师总结所有组别的答案,利用Google form 的结果归纳同学较弱的题目。班上从动态的讨论转为静态的学习。老师开始针对刚才的题型,完整地复习“因式分解”的解法,带同学回顾之前上课所学过的概念。由于接下来的解题方法格外考验综合能力,从中可看出老师设置题目的用心。在确认同学对先前所学有一定印象后,老师开始进入“分组分解法”的题型。
老师从浅入深引导同学发现“分组分解法”的解题技巧,同时也不忘请同学思考同一种题目是否存在其他解法,带出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过程中,老师不断抛出问题刺激同学的思考,同学对于老师的提问亦积极回应,师生互动良好。进行了两题的例题讲解后,铃声响起,35分钟的课时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得淋漓尽致,没有丝毫懈怠。观课老师们一路用心观察和记录上课过程,下课后则到食堂休息用餐。
朱键鸿老师记录
龚心怡教授对李老师的分组方式感到兴趣,李静仪博士对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感到好奇。李老师表示,平常上课偶有进行异质性分组让同学们讨论学习,而把资讯科技融入教学则是行之有年的模式,测验和补充作业也会以线上模式进行。任教数学的杨育茱老师好奇老师是怎么辅导程度较落后的同学,对此李老师会从平常上课和作业中发现程度较落后的同学,再个别与同学进行课后辅导。惟老师亦表达课程章节繁多,上课进度紧凑,要每次都监督程度落后同学的进度不易,因此有时会寻求班导师或家长的协助。萧玮琳老师认为,这次的观课对她有所启发和帮助,由于是第一次教初二数学,在教学上较陌生,李老师的方法可以作为她参考的模式。
40分钟的议课过程,两校老师们从教学聊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课程谈到对学生的辅助关心。透过李老师的课,两校教师有了初步的交流及更进一步的认识,是别具意义的跨国互动。交流结束,彰师大的老师们给我校老师赠送小礼物,感谢老师们为这一次的教学观摩提供机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