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0, 2018

高初中班导师辅导智能工作坊向校园霸凌说不 补苴罅漏 防微杜渐—— 发展与预防观点01


林卿卿老师整理    资料提供:刘培铃老师

        1月20日和1月27日(星期六),我校于科技大楼Chrome Lab为高初中班导师办了一场“辅导智能工作坊”。此工作坊从早上8时至中午12时,校方邀请临床心理师 —— 刘培铃老师主讲“认识校园霸凌与辅导”与“校园霸凌的处置与个案讨论”。


        校园里的霸凌严重吗?学童之间的游戏和校园霸凌有什么分别?挪威学者Olweus针对霸凌的定义指出:“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或被锁定为霸凌对象而成为受凌虐儿童的情形。”简单来说,校园霸凌有以下特征:一、具有欺负他人的行为;二、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三、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四、两造势力(地位)不对等;五、经校园霸凌因应小组讨论认定者。

         同侪之间是打闹还是霸凌?可通过以下几点判断:

 
       校园霸凌行为中的角色共分为六类,其中有霸凌者、协助者、附和者、受害者/被凌者、保护者和局外人。受凌者一般人际关系较差,不善交友,可能社会警觉度低,常做出恼怒他人行为而不自知。体型瘦小内向,较为瘦弱自卑,无防御性。霸凌者则有可能缺乏关怀,曾目睹施暴行为,对人言语充满攻击性、个性激进冲动,智商高但情商较低,情绪易失调,行为处理能力不足。其实,在霸凌事件里,局外人占大多数,若旁观者袖手旁观,霸凌事件就会一直持续。刘老师建议在场的老师们:“在辅导或宣导方面很重要,让同学们更清楚何谓霸凌。”
















霸凌者/加害人(bully):
- 霸凌行为的主动者和主要人物,还会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 霸道和冲动,喜用暴力欺压他人,并以老大自居。
- 较为自我中心。
- 具有攻击性,不只对同侪,亦会对成年人如此。(Olweus 1994
- 对暴力有正向的看法,较少有同情心。
- 想得到同辈的认同。
-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 较为自私,不为他人着想。
- 成人后的犯罪率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

受害者/被凌者(Victim/bullied):
- 受害者受害之后大多不愿意承认或隐瞒,为避免被同侪拒绝或敌对。
- 受害后反应多为不予理会,有些会要求对方停止。
- 较为内向,并且自尊心较低。
- 经常感觉孤单和被排斥。
- 研究证实被凌者和情绪困扰、课业困难等因素相关。
- 其特质是焦虑的(anxious)、敏感的(sensitive)、谨慎的(cautious)。
- 常被贴上负面标签且被严重排挤。
- 因负向观感而逃课或中辍。
- 忧郁、焦虑、低自尊、孤立、社会疏离及社会拒绝。
- 越低年级遭霸凌者,其后数年依然经常遭受霸凌侵害。
- 产生低自我期许的悲观心理。
- 成年后,罹患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之风险提高。
- 自杀念头提高。

协助者(assistant):
- 霸凌时的被动型霸凌者,跟随主要霸凌者参与欺凌行动。
- 藉由协助主要霸凌者来获得保护,避免被欺凌。






附和者(reinforce):
- 被动型霸凌者。
- 霸凌行为发生时,会在旁嘻笑或呐喊助威。
- 边看边笑,或以言语大声煽动霸凌者等行为。
- 为保护自己免于被霸凌,而进入到霸凌行为的次要角色。

保护者(defender):
- 保护者会支持受害者,并给予安慰。
- 会尝试制止霸凌。
- 鼓励受害者向师者报告。
- 或想办法让其他人来协助停止霸凌。
- 保护者并不多见。
- 可能因介入霸凌事件而成为下一个霸凌受害者。



局外人/旁观者(outsider):
- 置身事外的人,怕惹祸上身。
- 不出现在霸凌现场,只会远观。
- 当被凌者转学或拒学时,霸凌者会从局外人挑选下一个目标。
- 局外人约有四成不予理会,约有两成会告诉老师,也有部分人是抱持关我什么事的心态。

加害者兼受害者(情况较为特殊):
- 特质较和加害者相似,多为男性。
- 学业成就较低。
- 较高比率的行为问题。
- 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教是不稳定的,且关怀不足。
- 可能来自受虐的家庭。
- 有许多心理问题和外在行为问题。

1 comment:

  1. 您好,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联络到刘培铃老师吗?因为我的单位也想邀请刘培铃老师为学生和家长主讲有关霸凌课题的讲座。感谢您的帮忙。我的电邮是munchen83@gmail.com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