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17

白伟权博士主题演讲 史地科学科自主专业成长日02

        讲座尾声,白博士总结:“课本的知识源自于我们的生活。生活周遭有很多课本学到的概念,更精确地说是外面的经验被整理到课本之中。”

        他说,学习社会科学不是为了培育历史及地理学家,而是透过全民参与可操作的考察,提升学习的兴趣、增加人们社会科学的素养。一旦社会科学素养被提高,国民的土地认同也会加深,进而丰富生活、享受生活,培养爱国意识。

         “你对土地有感,才会更热爱这个国家,也更能舒适地住在这个国家。社会科学不比感官的文学,它需要有基本的基础及门槛,因此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可谓任重道远。”


感人的探究精神
符彩英老师(历史科教研组组长)
       白伟权博士与大家探究不同方言族群的华裔,在不同州属孕育出不同特色的语言,包括马来语与方言的相融合,我们可从地名、路名及商店的广告牌窥见各华裔方言群的本土色彩。他也分享“经济作用改变景观”的历史概念,回顾早期的马来半岛,因经济因素各族群加入不同产业,而对该区域产生不同的文化演变。 

       近年来政客提出华人是外来寄居者,马来西亚今天的成就与华人族群有关吗?你或许知道有不少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像吉隆坡陆佑路(Jalan Loke Yew)、陈秀莲路(Jalan Chan Sow Lin)、巴生吴福发路(Jalan Goh Hock Huat)及陈旭年街(Jalan Tan Hiok Nee)等,全马还有许多大小城镇的街道,都以华裔先贤命名。我们是否了解这些先贤的背景?听说过他们的事迹吗?

       白博士强调,做历史考究,一定要有证据,他和大家分享其在烈日下寻找墓碑或石碑的考探,令人十分感动。他,是多么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走遍许许多多的墓地、油棕园及河岸,寻索历史的证据。从白博士身上,我们感受到他真诚、创意及坚持的探究精神,相信会鼓吹更多的青年学者去探究马来西亚本土文化与色彩,让本土文化绵延不绝,也让大家肯定华人先辈开拓这片土地的历史功绩。

史地一家,热爱家国
翁明娇老师(地理科教研组组长)
        一般上我们会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着重研究自然要素者(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称为自然地理,而着重研究人文要素者(人口、经济、交通、聚落、政治)称为人文地理。地理是研究人类与空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即是强调人地关系的科学。“地”是指人类生存的空间,其要素包括自然、人文等有形、无形的周遭一切。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而各种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或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只要谈及与环境的关系,如人文社会活动的环境因素,或人文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都可视为是地理学的探讨内容。

       我们学习地理,以便更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若再加上时间因素,所有探究地表上的人事物随着时间不断演变的学科,就是历史了!故“史地一家”的说法不难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各地区文化的发展也有显着的影响。

       白博士的研究内容,提到“区域的形塑”实际上是与族群、产业有关,也就是地理学所强调的人地关系。白博士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研究地理、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如从半生熟鸡蛋的杯、盘吃法,进一步了解马来半岛北、中、南的区域划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者进一步探讨人地关系。

       白博士鼓励大家透过生活中的考察,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培养社会科学的素养。一般人也许会从功利角度质疑“学习地理”的目的,其实透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理解自己的居家环境,促进对土地的认同,懂得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让这块美好的土地能永续发展,我们亦可安心地居住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