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6, 2017

第六届“教享悦”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会 第三场次 探究师生各面向的学习适应

        

        第三个场次,首先由黄燕娣老师发表《高二学生学习适应之研究》与大家探讨高二学生的学习适应(包括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人际关系四个层面),并提出对学校、教师和未来研究者的建议。

        接着,李辉祥老师分享《初一及初二级学生学习EQ现况之探讨》探讨初一及初二学生学习EQ现况,了解初一及初二学生EQ智商及学习EQ课程态度,同时也探讨不同性别、年级、父母教育程度、学业等级及操行等级与EQ智商及学习EQ课程态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EQ智商、学习EQ课程态度、学业分数与操行分数相互关系。

        许梅韵老师《寻找大象与骑象人之间的杠杆——探讨协同学习的操作条件》分享其对29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做观察,提出有利于推展协同学习操作条件的建议及想法,以期将学生从传统授课的方式释放出来,在教室里构筑“共同学习、分享探索、交流与思考”的“协同学习”的气氛。

        郑桂妮老师通过“High School Students’ Affects, Self-Reflection and Strategies Use for Mathematics Test: A Cluster Analysis”与大家分享其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ATM)、自我反思(SRIS)及学习方法与数学表现的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四组不同学习表现的组别,进而确认预测数学表现的最佳项目。



量性与质性研究重点
        张运华博士展开第三场次点评,他认为老师们的论文内容必须扣紧主题的大方向。

        “当我们抓不到大方向的时候,就是研究方法出现了问题。此外,观察的注意点也必须明确,径渭分明。当量性研究的资料非常庞大时,主讲人必须能够明确整合。质性研究方面,次数并不是最大的因数,诚信度极其重要,专家学者的观点或文献的支持至为重要。”

        他强调,质性研究是非常主观的,为了让我们的研究使别人信服,作者必须提出深入、有力的论证。

        接着,杜伟强博士点评表示,个别论文上有一些统计数字不是很清楚。开展量性研究时,第一个因素永远是最主要的因素,次因为辅,但个别老师的论文数据在主次因素的综合分析上显然混淆了。他说,大体而言,郑桂妮老师的论文是众发表者之中表现最为平稳的,他对郑老师提出恭贺。

        最后,杜博士也提醒大家在做论文 时,研究的随机结果不要延伸到母群,以免间接影响研究成果。

        点评者专业的学术点评,犹如教研之路的一盏明灯,为我校老师未来进行学术论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