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6, 2017

第六届“教享悦”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会 嘉宾整体点评 来年改变“教享悦”形式,全校多元分享激荡思维

        


        活动尾声,大会安排两位嘉宾就当天12篇论文展开整体点评与建议。杜伟强博士首先请大家思考: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本身近期到香港做教学研讨,发现到处都在提倡共同学习。

        “学生在学习,我们也要学习。教育研讨是老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尊重,兴华的“教享悦”可谓全马办得最透彻的。在大学,教授做研究会提升KPI;但是在中学却不会,我本身也曾在兴华任教两年,知道独中教师业务非常繁重,在座的各位中学老师却能够在没有奖掖制度下百忙中抽空进行教学研究,十分难得,精神可嘉!”

        他建议我校来年改变“教享悦”形式,从老师群当中推选两位老师做教学上的点评。

        “我和张博士只能做学术上的点评,真正站在教学第一线上的是你们。今天很高兴看到各位老师们就你们的专业提出高素质的提问。改变‘教享悦’形式,能够鼓励更多老师发表教学上的见解,我认为可以设置报告型的项目,全校一起坐下来展开思维激荡。每一个老师都有发言机会,老师可以就 ‘你在班上做了什么?’呈现分享;比较害羞的老师可以制作海报来表达,透过展示的海报表达自身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比较多元化,再从各小组之中遴选最佳作品。”

        杜博士不忘提醒大家,教育的成果不是直线呈现的,他提出两点:一、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时间验证教学成效,再以几年的时间展开质性和量性的比较。二、教研需要投注大量的心力,教育的改变是隐性的,学生需要时间潜移默化,慢慢成长。

        无论如何,老师们愿意为教育展开教研工作,十分值得鼓励。



        张运华博士谦虚表示,其本身也在学习,不断从老师们发表的论文中反省、内化教育研究。

        “整体上,今天的每一篇论文,内容都在里边,有几篇写得已经很学术化了,但是老师们有待加强的是研究方法,比如运用什么样的统计工具来完成论文、电脑运算出来后,你要怎么去理解它等。懂得选择好的统计工具、懂得理解统计数据所彰显的信息,你的学术论文就成功了一半。”

        除此,他提醒大家参考文献不能全文照抄,要做到参考、归类、深入了解别人的研究而不闭门造车。

        “研究方法上,你如何采集论据、采集论据是根据质化还是量化?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不要把调查问卷全文刊登,那太累赘了。学习筛选运算数据或结果,再就运算的结论展开讨论。想办法把你的东西浓缩起来,言简意赅,取其精华。”

        “简略地交代你有没有达成研究,研究成果不一定是正面的,但是无论是正面或反面的成果,都有其值得报告之处。最后,就你的报告提出不足或有待改进、指明能够让后来有兴趣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之处。”

寻求伙伴,学术研究不再单打独斗
        他表示,现今的研究不再单打独斗,我们可以寻求伙伴,结合别人的力量一起展开研究。

        “你们可以和一些学者或大学教授合作,你看到的研究方向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机会,大家互惠互利,不要再单打独斗。”

        此外,他指出研究工具不一定要用统计学。进行学术研究不要有误区:以为用统计学就是科学,不用统计学就是不科学。

        “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用观察、可以用田野。如果你要用统计学,可以联系一些大学的老师协助。”

        最后,张博士为大家的论文研究提出两项建议:
        
        第一、教育的研究报告发表了可供学界一起探讨、改进,老师们在教学上有什么心得、研究不要私藏,要写出来大家分享,共同为更美好的教育而努力。

        第二、进行毕业论文,每一步骤都要写得很详细;但是写期刊论文对象却不一样,读者群是学者,他们都有基本的知识,因此期刊论文要避免无谓的啰嗦,比如写“学思达”,就不需要再连篇累牍介绍什么叫“学思达”,可以直接切入重点,表达自己最精华的中心思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