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2, 2015

高一散文:黄慕耘(高一理忠)--- 当科技遇上人文

近代以来,科技与人文一直被人们视为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科学象征着理性与秩序,它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所处的表面纷乱复杂的世界寻求合理的规律性解释,并努力使人能够理解和掌握它们。而人文的内涵,追根究底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关怀,人性的完善、和谐和全面是它的目标,自由、平等、公平、和谐是它的最高理想。就科学与人文的精神价值而言,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

何谓科技?所谓科技,指的就是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技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广播、 电视、 电影、 录像、 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科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际上,许多科学技术上的发明与创造都源自于“偷懒”。偷懒是每个人以生俱来的天性。同时,它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从前有一个懒人,因懒于行走而发明了各种代步工具。又有一个懒人,因懒于赤手搏杀而发明了各种武器。现实中,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懒人都被人们当作笑柄。但就是由这么一群懒人,为了偷懒,不惜竭尽所能,挖空心思地搞发明、 搞创新,让自己、 让大家都可以正大光明地偷懒。就是他们这群人,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节奏。这就是传说中的,懒人改变世界。

公元前260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创造了工具。初一的历史课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任何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类懂得创造和使用工具;公元前3500年,车轮的创造曾被列为世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公元前2400年,第一把伞在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受到蜘蛛网上的水珠的启发,有了发明眼镜的灵感;1608年,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主人利伯希无意间发现了凸透镜与凹镜之间的奥秘,因而发明了望远镜;英国人沃克在1826年发明了火柴,利用树胶和水制成了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生火;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拉近了人与人间的距离;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炮,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丝光明......

有些发明,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无时无刻地在影响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爱因斯坦曾说过:“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科技发明的意义,其实也是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的。爱因斯坦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所学习、 追求的。

那何谓人文?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其他的角度,用自己或是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上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简单来说,人文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类从诞生起,便拥有了两件武器:科技与人文。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和刻石凿壁,到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和日益发达的人文科学和人类文化,人类从中不断受益,并借着这两件武器产生的强大助动力,从茹毛饮血来到了信息时代。两者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两者的关系也就如天平的两端不能偏废,缺一不可。尤其对于现今的形势来说,科技与人文的比翼齐飞更显重要。

科学可以医治具体的疾患和创伤,却解决不了人心中的惆怅。科学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却不能说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人生问题,如痛苦、焦虑、不幸以及欢乐、爱、幸福,这些都不可能以科学的方式规定。对于科技作用的这种限度,科学家们并非没有清醒的认识。爱因斯坦就曾告诫年轻的科学家们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可见,一个对科学本质认识深刻的人是不可能只关心科学而忽视人和社会的根本需要的。科学技术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增加了人类的福祉还是毁灭的力量?如果我们从生活的意义这一立场出发去寻找答案时,就需要对科技本身以及社会后果作进一步的人文反思。

科技与人文本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他们有时极端接近,有时又无限远离。有时,它们因走了弯路而发生冲撞,或是人文毁了科技,或是科技伤了人文。更多时候,它们相互吸引,却互不影响。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站在科技路上托举着人文,而非让二者生硬地交叉。

只要人是完美的,世界也是完美的。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加强“两个文明”的建设,用科技和人文——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使人成为完美的人。就让我们以“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的观念,让人文与科技面向未来吧!

评语:肯定科技人文的价值,文末乐观地引用“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的理念期许人文与科技面向未来作为结语,让人前瞻未来世界,充满希望憧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