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在即,我校迎来十余位新老师,并于1月7日至8日(星期四至五)连续两天参加了2021学年新老师工作坊,除了向新老师传达我校的办学方针与理念之外,也能让新老师提前熟悉校园环境。
在热烈欢迎新老师的加入,并让新老师逐个进行自我介绍后,教务处主任许梅韵副校长向新老师们表示,在兴华从事教育工作,除了需要面向老师,更需要面向学生。她说,我校强调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学中则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应在与学生发生的串联关系中,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
许副校长提到,学校的一批批学子,正从所谓的Z世代逐渐进入α世代,而2020年的疫情可能是加速这一现象的催化剂。然,在新常态底下,教育方式由硬体转变成软体,由原本的实体走向了虚拟,再加上科技时代与KSSR课程的相互交错下,老师们更应该依据学生们的特质(如Z世代孩子在新常态下的特质)制定时宜的教学计划。她也以“如何让教学不停留在老师讲课的模式”为题,让新老师们思考和作现场的讨论。对于新老师的分组讨论报告,许副校长深表肯定,也祝福老师们教学愉快。
谢锡福副校长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分享中,首先以席慕容著名诗词《一棵开花的树》中的“我”引喻为学生,希望老师们能在教学过程中,莫让学生对学习的热忱如开花的树般凋零。谢副校长强调,人活着的需求即是爱,而老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有教无类。但,爱夹杂着权力,也夹杂了控制欲,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自我审慎的,因为真正的爱应该是能让被爱的人获得最大的思考和最大的选择权。他认为,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乃有教无类之伊始,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即为因材施教,教应该从属于学而非反之。他也希望老师能让学生了解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利于学生们的身心成长。
第二天,教务处朱键鸿副主任,以实际网课平台,让新老师体验线上课,并从理论结合现场的小组讨论与报告的活动,引导大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评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线上课堂即网课,而线下课堂则是传统的实体课。在疫情时期,有别于传统的实体课,教学应该以“学”为主,“教”为辅,教师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扮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引导者身份。他建议新老师们参考教学设计三部曲,即“教学目标”、“检测评量”和“内容活动”,制定完善的教学设计,已达至我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两天的工作坊中,教务处许长青副主任、朱伟杰老师和邱咏芳老师,分别针对我校SMART TV、Google Suites和学校校务系统的使用,向新老师们进行示范和讲解,让新老师们熟悉操作之余,也为可能到来的线上教学做准备。同时,也参观校园各处,包括兴华园、图书馆、校史馆以及各行政处室。
另外,训导处主任李荣兴副校长亦针对我校的班级经营,向2021年度新任的班导师进行讲解。李副校长表示,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育人,而班导师需要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纪律。
出席工作坊的老师,还包括英语教学中心主任莫壮燕副校长、课外活动处刘久进主任、辅导处谢广婷主任、总务处黄志光主任、训导处郑友副主任、舍务处陈国华主任及舍务处苏传杰副主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