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 2021

开卷有益——阅读是件快乐的事 线上读书会03

正常人的定义是什么?和多数人一样就是正常?想法不一样、外表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就不正常?若今天要你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的特点,说出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你说得出吗?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这里引用男主角康诺的一句话,就是“人其实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难以了解。”也许相信自己,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让我们“正常”地或者。

故事开始于少男少女高中的爱情故事。《正常人》更多的时候是呈现出成长必然面对的痛苦,以及不可避的宿命。虽然听起来有些许老套,但它的迷人之处,在于那些日常、幼稚,却又真实得一塌煳涂的你来我往;一旦成功剥茧抽丝出台词背后的话中话,理解驱动角色“犯傻行为”的真正原因,你会发现,大家曾以为的“不正常”原来见怪不怪,且理所当然。

现今的社会,大家批判他人时都头头是道,但是对于自己却总是“模糊不清”。害怕被孤立,被比下去,拼了命跟上他人的节奏;渴望被他人理解,却又对真实的自我感到恐惧。作者结合她的生活日常经验,将观察和感受到的,写了这本《正常人》,对社会上的年轻人与00后们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共鸣。书中的每个细节,每个小客串都感觉在你身边好像有出现过类似的人,甚至朋友或是同学。

书中的男女主角的关系,在我看来他们是情人之余更像是个家人,更贴切的说,可能他们是彼此的其中一部分。他们互相改变着对方的人生,为了迎合对方,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甚至折磨自己。这就像生活中为了迎合某人,讨取他人的欢心而做出的行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一种你认为你很了解某人的想法,可是到头来你又好像对“他”是一无所知的呢?书中的男女主角就是这样的存在,他们以为彼此相互了解,信任着彼此,但是到头来他们好像又什么关系也不是,甚至不清楚对方是否喜欢或爱自己。他们想离开彼此,但是命运总是弄人,他们还是做不到,兜兜转转还是在一起。

如果能摆脱世俗的框架与期待,就能勇敢地去追寻心中所爱,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世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如此的举动呢?实际行动并非简单,你有常常受恐惧感的驱动,而把害怕失败作为不行动的借口吗?还是你就如书中的女主角一般缺乏着安全感,最求一种被认同,一种被需要的归宿感呢?

我们青春时期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在作者的笔下细腻地显现出来,可能一开始你不会发现,但深入阅读后,你会发现男女主角的丰富多彩内心世界。

-------------


此书像有一股魔力,借此告诉读者,你有能力实现梦想、完成使命,并改变世界。这本书,在每一个章节插入发人深省的停顿点,提示读者停下来思考,带着想好的答案继续读下去。

握着本书如持有一张通往伟大梦想的地图,从梦想的呼召、英雄的特质、追寻的考验到胜利的奖赏,一步步从身处现况前进。无论你满不满意现在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本书都能引领你到一个你所能想象最精彩的人生。我最喜欢的是本书的开场白理查•巴哈的“有个方法可以测试你在世上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如果你还活着,那任务就尚未完成。”

这本书让我知道如何跨越阻碍、克服挑战、对抗劣势、发掘自己的优点。相信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受到周围的反对和批评、遭现实打击。每当我缺乏自信、被生活中的未知数和负面思维影响,我会选择阅读这本书,尽管是一小节,或一页也好,这本书都会及时给予方向和领导。或许从书中不会明确指出你的命运,但它明确指出让从你内心出发寻找的目标,让你的世界重新聚焦。

我最欣赏书中也最符合我口味的大概就是书中提倡追随自己喜悦的概念。当你追随喜悦,找到梦想,便成就了成为英雄的理由。根据本书,当做着所爱之事,我们会散发出一种无可抵挡的强烈特质,而这种特质会为我们吸引更多喜悦和成功。这本书让我们去寻找,究竟什么吸引着你?推动着你?追随这股冲动,相信自己的心一定与梦想有连结。

难道读过这本书都能成功吗?书中蕴涵许多秘密,学会感恩、相信自己、追求正面、利用内心转化成实际力量,只有真正相信你就是旅途上勇往直前的英雄,才能真正展开英雄之旅。书中的做法教会读者实践,发掘内在的英雄,当掌握无价的智慧和能力,就能找到真实且持久的快乐。你可以选择不相信,或者与本书的内容背道而行,但书中来自世界各地12位成功人士通过发掘内心最崇高的人性特质而实现理想的故事绝对值得我们相信一次。

这是一本励志书,让你从生活、日常感受到内心的那股力量,让你知道面对生活,我们从来不是手无寸铁,我们生来具有实现梦想的无限力量;这也是一本工具书,通过实例证明和具体方法指导你如何找出那股埋藏的超能力。当你鼓起勇气用心阅读这本书,并聆听其中的秘密,你将进入属于你的非常世界;当你读完此书,完成英雄之旅的必经之路回到现实,你将发现,英雄已不再是那个平凡世界里的平凡人。

推荐大家去图书馆或书局找这本《Hero》,不管男女老少、何年何月读这本书都是最佳时机,认识好书要趁早,希望大家早日结识这本书,一起共享这个秘密。

-------------


这本书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家园。

牛顿时代之后,人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行星,用强大的重力将人们牵引于此,然而直到执行阿波罗17号时,宇航员们拍下地球照片后,我们才看清楚世界的样貌。照片中没有人类的迹象、看不出我们对地表的改造,也没有机器与人类。此时,人类才了解自己不过是浩瀚的世界中,那微不足道、薄弱的生命层而已。

当我们发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时,许多疯狂的家伙仍相信着圣经的记载,认为人类就是神最伟大的创造品。纵使客观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人类只是平庸的存在,却一直在抗拒这种让人失望的答案,不断地从漏洞点中给予自己优越于其他事物的特征。也许,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有自我优越的想法,无论我们是不是宇宙中的主角,我们都要保持理性与谦虚,学习宇宙的新事物。

作者在第五章假设一群外星人,乘坐着UFO来到银河系内太阳系的第三行星——地球,探查当地的生命迹象。它们发现上面的文明竟然毫无收敛地排放毒气、滥伐氧气产地、污染河水,甚至是滥杀其他生命体。外星人惊呆了,为什么地球人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正在高速地破坏地球?从这样的假设来看事实,地球人实在没有资格说自己是唯一的智慧生命。除了要发展文明,更要尽量减少对母星的破坏,否则我们终会沦为“星际笑话”。

也许你会觉得天文学的结论往往使人消极自卑,但这也许是个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展望未来的机会。人类从发射旅行者号,探索行星、面临技术困境,到成功离开太阳系的整体过程,或前往外行星的旅程必然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麻烦。但经过大量的修复与实验,我们仍能继续宇宙的探索,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却被人类完成。人类不惧怕重重困境的勇气与知识成功让理想化为了现实,很多事其实不是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而是看你愿不愿意办到。

《太阳系边缘的一艘美国飞船》一文中,作者感叹了探索宇宙的漫长,我们真的能见证到外星人与我们联系、甚至见面吗?会不会那一天来临的时候,证明人类存在的事物已不在?也许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代表我们就这样放弃自己曾经存在的证明。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也许你已经知道了结局、再多的努力也不会改变,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尝试。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胜利或失败的“结局”,而是尝试之中让你学会了多少的“过程”。

我们应该更谦虚努力,继续研发能拯救我们人类的科技。当然也要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好好相处,并且要珍惜这颗蓝色弹珠、这颗暗淡蓝点,我们唯一的家园。

-------------


这本自传以幽默的方式写出南非的黑暗历史,带出作者前半生经历过的各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荒谬人生。这是一个血泪交织的人生故事,也是一段黑暗残酷史,更是一封孩子写给母亲至情至意的情书。作者特雷弗•诺亚的妈妈是科萨人,而他爸爸是瑞士人。他一生下来就是他父母犯罪的结晶,因为当时法律不允许欧洲男性和南非当地原住民结为夫妻。 

身为有色人种的特雷弗,时常因肤色问题与世界格格不入。因为童年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特雷弗发现在与他人社交这件事上,语言比肤色更有力量,就像他说的:“我的肤色不会改变,但我能改变你对我肤色的看法。我也许看起来不像你,但如果我说话像你,我和你就是同一类人。”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很虔诚的基督教徒,她也是特雷弗人生里的英雄,她在特雷弗小时候就不曾让他过着普通黑人的生活,而带着他过着她自己小时候不曾经历的生活,让他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从开明的角度看世界,而并非黑人或白人的角度,更不是从他继父亚当的大男人主义的角度。他妈妈所抱持的态度是:“我选择了你,孩子。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我要给你我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一切。”

作者的故事启发了我以许多不同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无论是种族议题或是犯罪,他表达了这个世界的多面性,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书中提到“基层人士犯罪的原因”——有一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们无法接受到教育,有些人甚至连得到身份,一个国籍的机会也得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工作的机会。犯罪,只是他们生存唯一的方式。

整个故事有许多转折,尤其是结局,在特雷弗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终能将悲伤转为幽默,而或许这是遗传自她妈妈。我很喜欢书中的这一句话:“你要追随你的梦想,但是你的梦想只能是在你想象范围之内的,但世界的可能性远远超出了你所能看见的部分。我妈妈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可能性。让我惊讶的是,从来没人告诉她这些。没人选择了她。她自己做到了这一切,她仅凭自己强大的意志力,找到了自己的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