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5, 2016

运动伤害与防护讲座会


赖俞欣(高一理仁)报道
         排球学会、排球校队与圣约翰救伤队于8月25日(星期四)下午2时至3时在黄景裕冷气讲堂举办“运动伤害与防护”讲座。这场讲座邀请了物理治疗师——陈必豪校友(2008年毕业)为我们主讲,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运动过程中会带来的伤害,并讲解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便能更安全的享受运动的好处与快乐。

         大部分人都知道运动的各种好处,但却不了解其中会造成的伤害及其防护的措施。运动伤害包括身体感觉不适,如:疼痛、酸麻、紧绷等,而防护就是要避免伤害的发生或者受伤后的恶化现象。陈必豪学长表示,“运动伤害的类型分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两种。急性伤害有,一、开放性伤害,一般会见血,如:擦伤、骨折、割伤等。二、闭锁性伤害,如:拉伤、扭伤、抽筋、撕裂伤、脱臼、骨折等等。而慢性伤害则有奥斯古斯症、肌腱炎、习惯性脱臼、胫骨疼痛等习惯型或累积型伤害。”

         受伤或意外发生后,我们需马上做伤害的评估与处理。意外的现场评估项目包括:视当场的环境及其受伤程度,再判断运动员是否可以再回到场上。陈必豪校友说:“这些伤害中,有的能作出防范措施而避免,有的却往往不在掌控之中而导致意外的发生。每当意外发生,就必须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例如固定、止血等。”此外,陈学长还教我们可处理范围的“急救5个步骤”——PRICE。P指的是protect(保护),R指的是rest (休息),I指的是Ice (冰敷),C指的是compress (加压),E指的是elevation(抬高)。相信有了这个急救口诀,不少人能更加冷静地面对运动意外的发生。反之,当运动伤害超出了可处理范围时,我们也应该保持镇定。首先,先将伤者固定,移到安全的地方,确保空气流通、患者意识清醒,然后,尽速寻求救护。

         最后,陈校友也告诉我们,康复后回到场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要接受良好的复健程序;二、注意恢复功能与角度;三、强化肌力与耐力;四、适当的技术调整;五、重拾上场的信心。

         听了这场讲座后,相信在座的同学都对运动与伤害这门课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清楚知道该如何适当地保护自己,以减低造成损伤的机率。



运动要做好保护措施
叶宇腾 (高一理爱)
        听了这次运动伤害与保护的讲座后,我对运动伤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且对讲座的看法有了180°的改变。往常我对讲座的刻板印象就是沉闷,非常感谢这次主讲人灵活的讲解方式,制造了一个活泼且不失专业性的讲座氛围。途中主讲人多次与我们互动,让同学们有发问、发言的机会,同时也加深我们对其讲解内容的记忆。也许主讲人属兴华校友,年龄与我们相差不大,因此与我们互动良好,能够清晰地解答我们的疑问。
        运动是把双刃剑,无论是观赏抑或参与其中,它都充满魅力,然而,它对我们的身体同样充满“杀伤力”。因此,我们在享受运动的过程中,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最后,让我我套用主讲人说过的话——“无论保护措施做得再好,若过度的运动,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做好保护措施且适而可止,才是运动健身的上上策。”

避免急性运动伤害
刘小甜(初三智)
        听了这场讲座,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运动除了要有技能,还要有自我保护和处理伤口的能力。起初我以为这个讲座会很无趣,但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基本知识很重要,每一个处理的细节都会是影响最后的关键,比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极可能引起严重倂发症或后遗症。各种各样的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在运动场上,所以我们应事前做好一切防护措施。
当然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这时,我们应尽可能地冷静下来,做好一切处理程序,但前提是我们能自行处理伤口;反之,若伤口超出了我们能处理的范围,应尽速求救,控制好场面,及时安抚伤者,并确保伤者保持清醒的状态。
        运动固然有许多好处,但若感觉身体不适就应立刻停止。经医生详细评估、诊断,确认治疗方式和休息时间,方可继续运动,以免一时急性的运动伤害,变成一辈子的慢性伤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