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1, 2016

雪隆森独中历史科研修课程


        4月23日(星期六)我校11位历史及社科老师一同前往吉隆坡中华独中参与2016年雪隆森独中历史科研修课程。课程旨在提升各校历史科的教学与发展,并促进历史科教师的互动与交流,达致资源共享。大会邀请了毕业于美国印地安娜大学历史系博士,现职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致力于海外华人以及近代中国研究的黄贤强教授为大家主讲三项课题,分别为: 一、庶民历史和社会:19 至 20 世纪南洋的“猪仔”和“猪花”;二、19 至 20 世纪南洋华社领导层的比较研究: 以槟榔屿、吉隆坡和新加坡为例;三、从华文独中历史教科书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教育。

        我们邀请三位与会老师就上述课题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



日久他乡即故乡
课题一、庶民历史和社会:19 至 20 世纪南洋的“猪仔”和“猪花”
文:庄慧敏老师 
        在全球历史研究的世界里,马来亚华人史始终处在边缘,相较冷门;所幸这几年我国有一些本土史学家默默地进行本土研究,填补了这一遗憾,也让我们受益良多。

        所有对历史有浅薄知识的人都知道“猪仔”一词的由来,唯当天张教授除了详细叙述“猪仔”的生活方式外,更将大家较为陌生的“猪花”也娓娓道来,实是一大收获。

        “猪仔”因为大量的赌博无法筹钱回老家也好,抑或是离开矿区成为自由人后发现此处实为谋生存钱的好地方也罢; 终究这片土地就是个可以让人安家栖身的“好所在”。

        综观古今中外历史长河;本就是一段移民迁徙重重相叠的历史。每一段移民故事的背后交织着新旧冲击、历时融合,尔后绽放多元。

        愈是研读本国史,愈发珍惜热爱孕育这片多元滋养的土地。“猪仔”不也是因为日久生情,深深的爱上了这片脚踩的大地!

        最后仅以“日久他乡即故乡”与所有与会的同仁共勉。

梳理历史,精进教学  
课题二、19 至 20 世纪南洋华社领导层的比较研究: 以槟榔屿、吉隆坡和新加坡为例
文:黄晓云老师
        一开始教授先破题及跟我们分享他的研究目的,接着,他与我们讨论这些社会菁英形成的背景、他们的工作范畴及所面对的问题,再逐一分析三地华社菁英崛起的背景与贡献。最后,教授指导我们将三地华社菁英进行比对,以找出其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从教授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授有非常深厚的学问。他引用许多当时期的报导数据佐证,从调查数据中剖析这些社会菁英与华社千丝万缕的关系。除了大家熟悉的甲必丹外,教授也向大家介绍了当时槟榔屿的第三股势力——中国驻槟榔屿领事,让我大感意外的是这职务竟由客家人长期垄断,可见客家人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觎的。

        透过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更明白当时的社会菁英的作为及其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三地社会菁英的历史经由教授一番梳理,更清楚地浮现眼前,使我们增进不少学识、促使将来的教学工作更为精进。


深思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的关系
课题三、从华文独中历史教科书看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教育 
文:符彩英老师(历史科教研组组长)
        黄贤强教授的第三讲是“从华文独中历史教科书看马来西亚人的历史教育”,他抛出三个问题让大家思考:
1. 初中有没有华人史,包括移民、开发、生活史的教育?
2. 初中有没有必要教授华人史?如无必要,初中毕业不再升学者的华人史知识从何而来?
3. 如有必要,初中华人史教育重点在哪里?

延伸以上三个问题,他又自高中组抛出另外四个思考点:
1. 高中没有足够的华人史的教育?
2.有必要加强教授华人史?如有必要,华人史教育在哪方面?要加强重点或扩大范围?可否扩及海外华人史。
3. 高中华人史教育与初中华人史教育有何重复,重点放在何处?
4. 中学华人史教育与大专华人史有何区别?

        黄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破题,再引导大家定向、拟清目标,让我们领悟独中历史教科书中,我们要传授的知识点: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下一代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教导华人史,主要是追溯华人的集体记忆,对华人身份的认同,尤其是早期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演变为现在身份认同的转变:华侨与华人移民定义与形态、早期殖民地时代的移民政策等,若这些华人史不让学生了解,就是“弃记”与“失忆”的后果,会产生身份认同的危机。

        黄教授也强调历史教育对国家和国民身份认同以及民族自尊自重的重要性,尤其在多元民族的国家和社会,国民教育及民族教育相辅相成的,教科书中要导入各民族史,探究各族优秀的文化,尊重并珍惜我国多元文化的精华,以共创一个开放社会。
    黄教授成功让我们思考现有教科书的内容,我们也发现我国独中学生历史科学习的内容会比其他国家来得繁重。除了马来西亚史 及东南亚邻国史,我们还需要学习中国史及世界史这四个领域的知识。我很认同黄教授所说的:我们希望下一代知道什么?这值得我们去探讨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的关系,反复深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