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9, 2013

亲子教育讲座 陈如湘:重视孩子每一个小改变

林颖倩(高一理仁)报导

       心理辅导师陈如湘强调,父母亲在孩子各方面学习过程中,应不吝给予适宜的赞美和认同,加上“多观察少介入、多听少说、多问少教、多分享少说教、多邀请少命令”的正向亲子互动方法,无遗对孩子是很大的鼓励。不过,她补充,过度重视结果的赞美可能会适得其反,
成为孩子的无形压力。

        我校为了配合2014学年初一新生入学考试,特于10月5日(星期六)早上8时50分至10时40分在朝阳礼堂举办是项讲座会,与家长分享亲子沟通与问题处理模式。主讲人陈如湘是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师,目前是马来西亚国民大学辅导与谘商博士候选人、马来西亚辅导协会终生会员、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会员,曾经担任新纪元学院辅导中心主任兼辅导与谘商心理学系主任、马来西亚萨提尔协会副主席兼课程主任、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辅导谘商讲师。


        根据艾里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6至12岁这阶段的小孩正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技能,克服自卑情绪;12至19岁的青少年会有“我要做自己(独立)”的想法,想要挑战父母,例如特意迟回家。她呼吁家长们应在孩子3至6岁的时候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教育出具有自主、自立及自信的孩子。

      “根据香港一项调查显示,在孩子升中学的阶段,父母与子女的想法和需求截然不同。大多数父母除了担心孩子的成绩赶不上,也忧心他们不会自我控制情绪或是误交损友;相对的,子女们所焦虑的则是小学毕业后不舍与同学分开,父母师长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以及在学习模式方面有很大的转变。”
 
        陈如湘披露,“焦点解决模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这是由两位辅导员Insoo K.Breg和Steve De Shazer在美国针对问题少年进行辅导时所采用的方法。她说,焦点解决辅导模式强调目标导向的积极观点,着重于家长如何协助孩子改变,进而将改变的意愿付诸行动,家长们应该学习善用。“据调查显示,约30%的少年对他们的生活深感不满、孤单,因为家长只会‘说教’和劝告。因此,她建议,当孩子们出现高风险行为症状时,例如:迟交功课、课业退步等,家长们须及时给予的关心。”

        她也补充,焦点解决模式同时强调正向思考,犹如太极的标志,意即正中有负,负中有正。她进一步说,父母应优先解决当下的问题而非急于探究其原因,同时,也可以孩子过往的成功经验强化其内在资源。此外,父母本身也要催化正能量,重视孩子每一个小改变,进而找到他们的目标和动力。陈如湘指出,焦点解决模式在于适度地给予支持与赞许、“一般化”及“寻找例外”。“一般化”即指事件的正向重述,有助减轻孩子的焦虑,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并解除其羞耻感;“寻找例外”则是协助孩子寻找问题以外的正面现象与能量。

        在现场,家长们也观赏了台湾谢坤山先生教养孩子的分享片段,讲述如何与原本成绩差强人意的女儿进行“双赢”的良性沟通,发觉孩子学习的动力,并以优良的成绩考上大学。陈如湘在最后补充,父母之间的沟通分享,找出需改善和调整之处,或是双方学习扮演聆听者的角色,都有助于增进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