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2, 2013

家教协会主办父母成长讲座 科技无法取代教养


出版组整理报导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副教授陈慧娟博士指出,加入网路社群俨然是这个世代的“全民运动”,青少年对读“书”岌岌可危,面子书反而被列为最夯的“书”,可是,网络世界是否真的是快乐王国呢?

      “研究发现,在台湾一半以上中学生上网时最常阅读面子书等社群网站,60%以上青少年则透过面子书获得信息。”她进一步说明,过度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会使到e化人格全面入侵真实生活。e化人格特征包括了喜欢浮夸、自恋、冲动、沟通婴孩化、虚拟主义、量产记忆等现象。

       陈博士是在《科技时代父母的网络教养~谈如何指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科技》讲座会上,如是披露。我校家教协会于8月2日(星期五)晚上7时30分至9时30分在黄景裕讲堂主办这项父母成长讲座会,吸引约100人参加。

沉迷网络孩童面对的大脑危机
        陈副教授在讲座开始时举出新闻时事案例探讨青少年迷“网”的问题。她表示,在这个科技时代里,孩童们因电视伤害及电玩效应面对大脑危机;其中电视特写音效会剥夺孩子思考机会,色彩刺激也会使左右脑失衡,孩童在看电视后就会懒惰看书。

        另一方面,她也澄清“打电玩”和“上瘾”是两回事。网络成瘾是指超乎正常的强烈渴望(耐受性)、无法控制的使用行为(强迫性)、一旦无法使用就会痛苦焦躁不安,导致无法专注其他活动(戒断性),最终将造成生活功能严重受到影响,即丧失生活功能。

        她说明,网络成瘾是基于社区文化的影响及缺乏监督的环境、同侪的认同和引诱、缺乏完善的父母照护、高家庭冲突、高情绪压力、父母不良示范、遗传等;个人因不安全人际依附、高神经质、追求新奇刺激且冲动、挫折忍受低、忧郁、焦虑、缺乏明确生活目标所形成的。

        陈慧娟副教授在现场提出几项初步处理网络成瘾的策略,包括善用提醒卡与电脑设定时间提醒装置;诱导多元化地使用网络;订定有共识的限制;量化网络使用的时间与沉迷网络的程度。她同时鼓励家长们协助孩子找出替代网络的有益身心健康之活动,包括规律的户外活动或运动等,让孩子多阅读与思考,这有助于引导他们建立生活目标与促进现实生活的成就感。她建议家长在面对10至15岁的青少年,以沟通取代权威的管教方式,也应做好“面对冲突”的心理准备。此外,家长们也应思考在给孩子买电脑之前应做哪些事?比如越迟买越好、先约定使用原则、设定需要的监护和过滤软体等。

科技无法取代教养
        她总结说,现实中没有完美的家庭教养。新的管教漏洞,永远担心不完,所以家长们应莫忘初衷、顺势而为、借力使力,因为科技永远无法取代教养,家长们必须要在孩子2至10岁时,好好捉紧这段黄金的教养时期,启动爱的神经元,并练习与孩子好好沟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