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5, 2018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李崇建老师 亲临兴华开讲03

对话带来觉知

        因此,童年的遭遇、成长的背景和内在的情绪影响着每一个人。有效的对话,不带着主见,只是好奇与观察对方,有助于了解他人,也有助于他人了解自己。一般人的对话,常常卡在情绪里,双方以情绪对抗,谈不上彼此了解。因为忽略了对话的精神,未觉察要先妥善自己的情绪,而且以单向的灌输、命令、指责、解释、说教、迂回,甚至运用策略说服,这都不是对话,因为对话是双向的。

        李老师现场示范了几场对话,把“对话的工具和技巧”教给现场的观众。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到底为什么,在人们的对话之际产生了,使对方有了觉察。李老师强调:“好奇,是我对话的基本要素。当我面对一个人,多半是好奇。我好奇他怎样思考与行动?这有助于我了解他,也有助于他了解他自己。我探索他,思索他如何应对问题?这是他想要的结果吗?我好奇他的行为,也理清他想要的生活,让他为自
己负责,而不是成为一名受害者。”



        接着,李老师邀请了我校学生陈学积同学上来示范对话。李老师建议,爸妈应每天抽出3-5分钟时间跟小孩对话,这其中有三个需要注意的非语言讯息内涵:一、对话的姿态。请你看着他。坐着或站着,专注看着对方专心地谈话。我们大人很少这样好好地跟小孩互动,一个小孩从2岁到8岁若没有专注地跟大人讲话,那他长大后就无法跟人很好地沟通。二、语态。注意对谈的声音,要平和,不要生气、讨好或冰冷。声音不要打岔。三、停顿。停顿很重要,若催促会让对方产生压力。要专注和谐与孩子对话,注意肢体姿态、说话语态,以及停顿的重要性,和谐应对会为孩子带来深远影响。

        对话是一种交流、分享、沟通、了解,更进一步是辩证、讨论。一位好的对话引导者,能让人了解自己,也能让自己了解他人,启动双方深刻的觉知,甚至能带出多元思考,带出缤纷的创意……因此,李老师强调:“小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或不专注,都是来自大人的问题。过去是听话的年代,现在是对话的年代,专注和谐看着小孩的眼睛跟他们对话,做他生命当中值得信任的那个人。对话是要记得:不要命令,不要给答案,不要指责;语言讯息里不能问:‘为什么?’;前三句不要提到‘你觉得呢?’;不要解决问题,回到人的身上,关心他;懂得好奇,用乒乓球的方式对话。” 

        每天专注自己的语态,用爱、接纳、原谅,在对话中真心探索,理解对方,就是充满觉知与爱的过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