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4, 2017

南京历史教学观摩

文/邱谊东老师
       
     



        有幸到六朝古都——南京进行历史考察,真是非常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十几天的南京行,几乎都在南京古都内游走,一个小小的南京,却留下非常多的历史古迹,如:中华门、明孝陵、总统府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内有许多当时遇难人民的雕像,“300000”这个数字,代表了当时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死伤估计至少30万以上的人,等于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被夺走!在纪念馆逛了几小时,心情十分难受沉重。走到纪念馆尽头,映入眼帘是:“历史不能忘却,但却可以被宽恕”的大字,我想,我们生活的种种经历不都是这样子吗?

        再来,栖霞山的风景非常怡人。可惜我们晚到了一个星期,错过了红彤彤的枫叶。步行到山顶,路程虽然很挑战体力,但能够饱览山顶的美景,我们也觉得值得了。在山顶遥望宽阔的长江,江上的货船都显得好小;人,也如此之渺小,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心怀大志,别再花时间在不对的人事物上了。

 
      最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明朝的城墙——中华门。这座城墙非常宏伟,据导游的介绍,此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城墙,足见当时候工匠的智慧与手艺高超。站在城墙上俯视,脑袋就开始思考古时候的战争是如何进行,军师又如何运筹帷幄等。看着城墙上的战争痕迹,原来火药的破坏力还真的是非常大。战争的发生,就是百姓受苦的时刻,也希望未来不要再有战争。

        除了南京古迹的实地考察,我们也参访了当地有名的中学——二十九中学与宁海中学。示范老师
漂亮地示范了教学的起承转合,让我大开眼界,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如此。这一次的南京行,我想,对我的教学生涯肯定起了作用,希望未来在自身的教学模式上,也能以亲身的经历,为学生开拓更佳的教育视野。



文/严伟扬老师
        这趟研习班,有幸观摩了南京两所重点中学的历史课堂。一是南京市廿九中,另一所是宁海中学,二者皆是市内重点名校。这次观摩了初中三课程的“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及高中一课程“两极世界的形成”。由于二者教学风格相近,我们可以做简单综合的介绍。
首先,值得推崇的是,相关示范老师虽然预先知道这是一场外宾观摩课,除了转移班级到能容纳更多人的讲堂外,他们都没有刻意的作出额外安排。整个上课场景看似传统而有序:老师讲述、PPT教学、随堂提问、学生回馈、笔记整理、作业布置。没有花俏的表演,喧闹的分组学习活动,而是让观摩者们实实在在的
上了一堂四十分钟,却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融贯其中,相当朴实的课堂学习。





        再者,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相当熟悉。中国历史教课书是“一纲多本”,个别出版社的书写风格不一,有些内容复杂,有些过于简明,导致近些年来,倾向重视考试提纲,逐渐转向着重资料分析,课本的内容反而变得次要。为纠正这些问题,教师重新回归课本教材,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广度和深度的参考。

        三者,教学过程贯彻“一课一中心”的教学目标。所谓“一课一中心”还包括有情境中心、内容中心和问题中心。在有效课时内,这样的上课模式让教者和学习者,都有相当的从容度去传授和学习。不至于让双方产生过度饱和感,进而产生学习疲劳乃至厌倦的负面成效。
第四,学生养成整理笔记习惯。在教师补充额外资料之外,还善用教材内容,在教授过程将内容重点做整理,通过提问和回馈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内划重点,并养成梳理笔记习惯,伸展自主学习精神。


        12月13日的早晨,细雨霏霏。这是我们一行来自马来西亚四十位华文独中历史老师,踏入南京师范大学校园,进行为期十天历史老师培训课程的第一天。第一堂课,授课讲师就给我们提及,这天正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也是南京市举办的第三届公祭日。七十九年前的同一天,南京沦陷,日本军队在此展开长达一个半月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上午10时正,南京全市响起了警报声,所有市民都放下手头工作,默哀一分钟。在讲堂内,我们也参与了这次的默哀会。一分钟,对活着的人而言不长,但是多少人命却在七十九年前的那天,在一分钟内陨落。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回望历史教学,说穿了,就是建构一份“历史感”。历史感莫过于对过去人事物的情感认知,推崇人命价值无上,追求和平理想,虽看似飘渺的渴望,却是真实不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