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庄祖宜的《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是2010年的夏天。那是刚硕士毕业,完成了所有事,留在北京旅行的7月份。那段日子过得较为轻松,但心底还是有个坎要过,我究竟要继续念书还是工作?然后,我遇到了庄祖宜的书,对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她放弃人类学博士学位,改行学烹饪的经历!读着读着,我渐渐爱上了她的文笔,还有她写食物时有点学术味道,可又能深入浅出的行文特征。我想,与其说她“中途叛变”,不如说是她认清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带着学了很久的“武功”,闯荡江湖去了。
很多时候,所谓的“逃离”,也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追求”。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追踪她的部落格,对她精湛的厨艺,细腻的文笔很是崇拜。庄祖宜旅居过很多地方,很巧的,她也和我在同年2010年到上海,只是我念书,她是随夫寓居上海。(硬要跟人家找共同点就是了!呵)当时一发现她出版了新书《其实,大家都想做菜》,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下订单。可能长期有在看她部落格的关系,对她的新书挺有信心。我也真心觉得这个书名取得还不错,不管是会做饭的不会做饭的一看到书名都想翻一翻吧?
如果你想看本食谱的话,那这本书绝对不会是你的首选,但若你想读读饮食小品,这就是一本富于深刻观点且让人回味无穷的好书!就如焦桐所说:“她的食谱有专业的烹饪思索,也很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趣味盎然。”

我喜欢作者的文章,除了爱吃以外,可能还因为总可以读到共鸣之处。就像其中一篇《从香菜谈挑食》,就让我想起了个人经验。到北京念书以前其实我挺挑食,除了茄子、青椒、牛羊肉不吃外,还最怕香菜!一直都觉得香菜很“臭”而敬而远之,可是,中国的菜肴大部份会加入香菜,面线、水饺汤、肉夹馍、炒菜,时不时都会发现它的踪影!(连方便面都有香菜的味道)刚开始会不厌其烦地挑起来,后来实在太多了懒得挑,就大口大口把它们吃下去。吃着吃着渐渐发现香菜越嚼越香,就慢慢演变成无香菜不欢,甚至常主动要求老板加多点香菜。而茄子、青椒等食材,也因为“鱼香茄子”、“地三鲜”、“肉末茄子煲”等菜色而渐渐爱上。
我认同庄祖宜在书里说的:“我一直相信口味的包容性是可以培养的,长年下来,我学会品尝各种各样本来不懂得欣赏的食物,每接纳一种口味都是一种视野的扩张与快乐的增长。”人生不也一样吗?我们总会在漫长的生命中遇到不同的状况,有些甚至让你心生抗拒,但若尝试打开胸怀,勇于面对,过了这个坎,说不定会看见更漂亮的风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