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卿卿老师报道
10月5日(星期三)晚上8时,由兴华中学主办、兴华中学家教协会和兴华中小学校友会协办,于科技大楼大讲堂举办了一场讲座,讲题为“21世纪教育与文化的挑战与机遇”。讲座伊始,冯教授表明,“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带一路’对中国的意义,对全球的意义,对我们以后人类发展的意义,在这种种的思考底下成立了这个主题,希望大家听完这个讲座后会对这个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一带一路’虽然是2013年的名词,但其意义已经贯穿了几十个世纪,‘一带一路’不是今天的议题,那为什么现在才提出来呢?这个议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的习近平先生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概念。“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端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另一端是极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它涵盖44亿人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市场之大,机遇之多,令人兴奋。因此,“一带一路”的成功可以说是人类千年愿望的实现。
那“一带一路”的源头是什么“一带一路”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一、欧洲和亚洲可以称为超级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洲“从地图上是很明显的“洲”,但在这块大而广阔的土地,哪是亚洲,哪是欧洲呢?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初是如何把它分隔开来的?中亚五大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科斯塔、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这5国人口加起来不到7千万人,而英国有六千三百万人口、法国有六千八百万、德国八千两百万、广东则有一亿七百万,以人口的分布来看,中亚几乎是空的。冯教授表示,“也许是因为这个人口分布的问题,我们慢慢形成了亚洲和欧洲的区分,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人为的,但是把欧洲和亚洲切割成两大洲似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思维。”
二、横贯欧亚是千年的梦想。21世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型基础建设是亚洲高铁的普遍化。这些交通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经济、文化和政治。而一个很可能的“一带一路”的结果是:“欧亚在人类的思维上从两个大洲转换成为一个“超级大洲”,这是千年思维的改变。“一带一路”要穿越许多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地区与国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并不是只要把高铁建好就行,或者直接把资金投放,要使得“一带一路”成功,中国要至少对几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全面了解及深入认识。这是目前中国还无法做到的事。”
建立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
带一路”中的一路是海上新丝绸之路,这条路的必经之道是亚洲另外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印度。但是中印两国在文化的相互了解方面有很大需要进步的空间。这是大中华与印度必须要立刻思考如何克服的挑战,也是“一带一路”取得成功所面临的挑战!这个国家有12亿人口,语言有29种。冯教授指出,“1913年,泰戈尔是第一位亚洲人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1930年,拉曼是第一位亚洲人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也有不少印度人是各大高等学府的校长,比中国人来得多。”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不容忽视的,印度人的成功已经不只是对印度造成影响,也对全球带来影响。习近平先生指出,中印关系发展势头令人鼓舞。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印各自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中的合理利益。
1946年,冯教授的父亲冯国桢先生是中央社驻印度的代表,在是年1月20号,他访问了就要成为印度首席总理尼赫鲁先生,他说了这句话:“假如中国与印度能够保持友好关系,亚洲的将来就有保证。”中印相互深入了解是“一带一路”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反之,中国也有必要全面对印度全方位的了解。而“一带一路”能增进中印两个文化大国相互有深刻的认识。
高等教育应在21世纪对全球负起责任
另外一个很可能的“一带一路”的结果是:新文艺复兴。欧洲的大学许多都是文艺复兴时创办的。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欧亚在思维上是一个超级大洲时,大学可以为人类的文明做些什么贡献?大学在这种新冲击下会对全球有何影响?冯教授说,“文艺复兴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就是普及高等教育。”对一般人来说,文艺复兴几乎就是一些代表人物:笛卡尔、哥白尼、牛顿......但这些巨人概括了几百年文艺复兴的精髓了吗?其实不然,“文艺复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空前、最伟大的社会运动,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大陆普遍设立大学。”冯教授接着说,这些大学吸引千千万万学习有效的,有系统的人才来推动人类对自然界,对文化,对自我有更深及更正确的认识。虽
然他们未必作出不朽工作,但是也能在不同的背景与岗位作出他们对发展文艺复兴的贡献。牛顿与哥白尼等人有许多同学,与这批伟人学了一样的课程,广泛及深入“人与人之间”与“自我”的认识。冯教授说“这就是大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也是大学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时的大学改善了人类的将来,这才是当时欧洲各大学真正对文艺复兴的贡献。
回到现今,我们站在“东方和西方”的哪个平台上?年轻人又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上?21世纪的平台是由20世纪的转变所筑成的。转变的例子在于,印度的文豪泰戈尔在1913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审对他的评语里有这么一句话,“把他的诗意思维,用英文表达成西方文学的一部分......”20世纪初,西方人还有深深的优越感。这优越感赤裸裸的就在诺贝尔奖中,赞扬泰戈尔的字句里自然地流露出来。然而,在泰戈尔得到诺贝尔奖一百年后,另一位亚洲的文学家莫言,也得到了同样的荣誉。“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从这句赞美话,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西方对东方内涵认识的转变,为21世纪亚洲的年轻人开辟了一条宽敞大道。但是,21世纪也充满了更严厉的人为挑战: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口暴增、地球暖化、全球经济危机、贫穷、无知、疾病、21世纪爆发的传染病、缺能、缺水......互联网使得人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有同样的机会,社交媒体、智能设备......那超级大洲可否推动一个“新文艺复兴”?让我们一起来推想,新文艺复兴对人类有什么帮助?
孕育一个中西相融的全新文化
当新文艺复兴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东渗入少许的西,西渗入少许的东”,在超级大洲的思维平台上,它将孕育一个非西非东的全新文化。有了超级大洲的思维,一种崭新的,多文化混合的新文化将会产生。今天人类的挑战是文艺复兴时绝不可想象的。冯教授说,“在21及以后的世纪,在超级大洲的思维平台上,我深信将有新的笛卡尔,哥白尼与牛顿出现。高等教育在超级大洲可以深入了解文艺复兴的形成来迎接新文艺复兴的来临。这些将来的巨人,拥有新的混合文化背景,一定会提出跨世界的新方案来克服人类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的结果,必须要强力推动不同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相互融合。例如中国把全方位认识印度作为发展“一带一路”的一个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内的一个文化大国,他也必须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
“一带一路”: 全人类努力的结果
古代的丝绸之路即非中国所建立的,亦没有要求中国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但今天地球已经全面改观,“一带一路”是中国所提倡的,它对中国的要求也是史前未有的,它对中国最严峻,也最严苛的要求和挑战就是如何一方面保持其优秀的文化,另一方面了解他人的文化,他人的思维。从任何角度看来,高等教育必须挑起这个重担。教育必须深入了解文艺复兴的形成来迎接新文艺复兴的来临,要完成此重任,教育家必须加强心灵深处的探讨,国家也须做同样的努力,因为,“一带一路”的成功不只是中国的成功,它也将会是全人类努力的结果。
建立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作为在于让全世界人类看到了沉睡已久的欧亚大陆。但是,要如何唤醒“沉睡的欧亚大陆”呢?关键在于要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相通”。“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海上新丝绸之路,这条路的必经之道是亚洲另外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国——印度。但是中印两国在文化的相互了解方面有很大需要进步的空间。这是大中华与印度必须要立刻思考如何克服的挑战,也是“一带一路”取得成功所面临的挑战!这个国家有12亿人口,语言有29种。冯教授指出,“1913年,泰戈尔是第一位亚洲人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1930年,拉曼是第一位亚洲人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也有不少印度人是各大高等学府的校长,比中国人来得多。”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不容忽视的,印度人的成功已经不只是对印度造成影响,也对全球带来影响。习近平先生指出,中印关系发展势头令人鼓舞。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印各自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中的合理利益。
1946年,冯教授的父亲冯国桢先生是中央社驻印度的代表,在是年1月20号,他访问了就要成为印度首席总理尼赫鲁先生,他说了这句话:“假如中国与印度能够保持友好关系,亚洲的将来就有保证。”中印相互深入了解是“一带一路”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反之,中国也有必要全面对印度全方位的了解。而“一带一路”能增进中印两个文化大国相互有深刻的认识。
高等教育应在21世纪对全球负起责任
另外一个很可能的“一带一路”的结果是:新文艺复兴。欧洲的大学许多都是文艺复兴时创办的。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欧亚在思维上是一个超级大洲时,大学可以为人类的文明做些什么贡献?大学在这种新冲击下会对全球有何影响?冯教授说,“文艺复兴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就是普及高等教育。”对一般人来说,文艺复兴几乎就是一些代表人物:笛卡尔、哥白尼、牛顿......但这些巨人概括了几百年文艺复兴的精髓了吗?其实不然,“文艺复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空前、最伟大的社会运动,更重要的是在欧洲大陆普遍设立大学。”冯教授接着说,这些大学吸引千千万万学习有效的,有系统的人才来推动人类对自然界,对文化,对自我有更深及更正确的认识。虽然他们未必作出不朽工作,但是也能在不同的背景与岗位作出他们对发展文艺复兴的贡献。牛顿与哥白尼等人有许多同学,与这批伟人学了一样的课程,广泛及深入“人与人之间”与“自我”的认识。冯教授说“这就是大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也是大学存在的原因!”文艺复兴时的大学改善了人类的将来,这才是当时欧洲各大学真正对文艺复兴的贡献。
回到现今,我们站在“东方和西方”的哪个平台上?年轻人又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上?21世纪的平台是由20世纪的转变所筑成的。转变的例子在于,印度的文豪泰戈尔在1913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审对他的评语里有这么一句话,“把他的诗意思维,用英文表达成西方文学的一部分......”20世纪初,西方人还有深深的优越感。这优越感赤裸裸的就在诺贝尔奖中,赞扬泰戈尔的字句里自然地流露出来。然而,在泰戈尔得到诺贝尔奖一百年后,另一位亚洲的文学家莫言,也得到了同样的荣誉。“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从这句赞美话,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西方对东方内涵认识的转变,为21世纪亚洲的年轻人开辟了一条宽敞大道。但是,21世纪也充满了更严厉的人为挑战: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口暴增、地球暖化、全球经济危机、贫穷、无知、疾病、21世纪爆发的传染病、缺能、缺水......互联网使得人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有同样的机会,社交媒体、智能设备......那超级大洲可否推动一个“新文艺复兴”?让我们一起来推想,新文艺复兴对人类有什么帮助?
孕育一个中西相融的全新文化
当新文艺复兴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东渗入少许的西,西渗入少许的东”,在超级大洲的思维平台上,它将孕育一个非西非东的全新文化。有了超级大洲的思维,一种崭新的,多文化混合的新文化将会产生。今天人类的挑战是文艺复兴时绝不可想象的。冯教授说,“在21及以后的世纪,在超级大洲的思维平台上,我深信将有新的笛卡尔,哥白尼与牛顿出现。高等教育在超级大洲可以深入了解文艺复兴的形成来迎接新文艺复兴的来临。这些将来的巨人,拥有新的混合文化背景,一定会提出跨世界的新方案来克服人类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的结果,必须要强力推动不同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相互融合。例如中国把全方位认识印度作为发展“一带一路”的一个挑战;中国作为全球内的一个文化大国,他也必须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
“一带一路”: 全人类努力的结果
古代的丝绸之路即非中国所建立的,亦没有要求中国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但今天地球已经全面改观,“一带一路”是中国所提倡的,它对中国的要求也是史前未有的,它对中国最严峻,也最严苛的要求和挑战就是如何一方面保持其优秀的文化,另一方面了解他人的文化,他人的思维。从任何角度看来,高等教育必须挑起这个重担。教育必须深入了解文艺复兴的形成来迎接新文艺复兴的来临,要完成此重任,教育家必须加强心灵深处的探讨,国家也须做同样的努力,因为,“一带一路”的成功不只是中国的成功,它也将会是全人类努力的结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