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1, 2015

兴华人 饮水思源,40载奉献母校 尤瑞泉董事


黄乐仪老师采访报道
        硬体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校园基础建设是支持教学、活动、探究的关键。我校于今年6月19日(星期五)迎迓68周年校庆,兴华从举步维艰的草创期到今日蜕变为荣获教育部颁予“五星私人教育优异奖”的现代化学府,多所大楼巍峨矗立。本期“兴华人”专访尤瑞泉董事,其自1971年从台湾化学工程系毕业返国,就加入董事部回馈母校,40多年来参与并见证母校重要硬体设施落成:1983年国字型大楼竣工,1993年综合大楼建竣,2007年教学大楼完工启用及2013年科技大楼落成开幕,与我们分享箇中心路历程。

1.尤董事,您好,请问您是兴华校友吗?
        初一至初三,我原本是巴生滨华中学的学生。那时滨华并没有高中班,所有初三毕业生一般上会再考入中华、光华或尊孔中学继续高中课程。我成功考取了当时的名校尊孔;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有11位兄弟姐妹,父亲无奈地表示,虽然成绩优异,但实在无法供我继续上学了。
        绝望之际,恰逢兴华录取了我并给予优资生学费全免的待遇,我当下决定去兴华,就此与兴华结下高中三年的缘分。当时是1961年,也是兴华从1950年停办高中部后第一年复办高中课程,我们是复办后的第一批高中生。

2. 请和我们谈谈您在怎样的机缘下加入兴华董事部?
        1971年我从台湾负笈归来,遇到当时的董事长林玉静,他雇用我到其公司上班,也是在林玉静董事长的鼓励下,我加入兴华董事部回馈母校。说“回馈”实在一点不假,在兴华三年的高中求学生涯,除了学费全免,当时颜振聪董事知我家境清寒,委任我协助管理学生宿舍,换取免费伙食。前辈的这一切知遇之恩萦系心头,使我立志他日回报母校的恩情。

3. 四十多年来参与母校的建设工作,一路走来,您有什么感想?
        早年的办校工程不容易,物乏财困,社会舆论轻蔑嘲讽兴华办学必难成功。当年筹措经费不易,不像今日社会经济相对宽裕、愿意资助教育的大企业家也大有人在。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年我们一群董事外出募捐,常遭奚落:“哎呀,那间学校没得救啦,你救它干嘛?”甚至我以优资生条件学费全免入读兴华,也遭同侪揶揄:“你读那间垃圾桶学校啊!”种种人情冷暖自知。

4. 时局不济,难得长辈们还能坚守捍卫教育,实属不易。“前人种树,后人凉”兴华学子应该铭记前贤的付出。
        是啊,我绝对认同。那时我们一群董事下班后到处募捐,往往忙到凌晨1、2点才回到家。1985年校友会成立醒狮团为兴华筹款,首创醒狮采青贺岁筹款运动,我和陈仁才等到各协理县招青。那时没有狮队预约制,我们舞狮也是挨家挨户舞。一些渔村的羊肠小径,罗里无法通行,大家只好背着锣鼓徒步前进。
晚上董事和师生借宿当地会馆、神庙或学校,非常清苦。舞狮完毕,每晚还必须结算账目至半夜1、2点。80年代,学生人数首次破千,国字型大楼重建,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我们天天到校视察。董事们甚至握锤拿钉,亲力亲为修
补校舍与屋檐瓦砾。

5.您为校服务甚至忙到夜不归宿,家人会反对吗?
        当时我孤家寡人,来去自由,倒没有很大的包袱。后来成家立业,太太和孩子都认同我们应该为华教奉献的理念,家人不但体谅也从不抱怨。我想,他们是引以为荣的。2010年我从职场退休后,几乎全年无休到校跑动,为母校奉献当做义工,非常开心。

6. 今年我校迈入68周年,您对在届兴华学子有什么叮咛?
        我希望学生们善用学校资源力求上进,今日母校设施完善、师资阵容强大,具备极佳的学习条件。我念的是化学工程,当年高中班三年,却从来没有进过化学室,因为那时不止没有化学室,甚至没有化学老师。师资及设备匮乏,我们求取学问的心却不曾动摇。那时化学课几乎自修,同侪间互助互勉。今日母校软硬件设备先进、齐全,学生能在资源丰沛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全力学习,应该好好珍惜。
        此外,我也呼吁母校68年来所栽培过的上万名莘莘学子回馈母校,加入校友会,回来担任董事、教师、协助推广母校教育大业。我已经76岁,还有一位苏顺昌董事比我大一岁,都届耄耋之年,我们希望看到下一代接棒,传承先辈的办学精神。一些董事虽非校友,但一直以来也常常到校护航,如刘金城和陈伟后,也很值得嘉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