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8, 2022

拥抱生命系列讲座2.0 《情绪起伏不定?多愁善感? —— 谈忧郁与躁郁症》 02

问: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测试来判断自己是否为“忧郁症患者”?
答:可以,我们能通过互联网找到一些免费的测试,如:DASS score 和 BDI。

问:若做了测试后发现自己有一些符合忧郁症的症状,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答:建议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科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问:情绪障碍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忧郁症或是躁郁症的自救书籍,帮助自己走出负面情绪?
答:可以,但必须保证书籍的内容符合自己的病症,因为有些书籍可能会误导病人去往另一个方向。

问:严重的自残行为是否跟“忧郁症”有联系?
答:大部分情况下是有联系的,但自残的行为并不一定全由忧郁症引起。自残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也可能包括精神分裂、躁郁症等等。

问:若一个人具有自残或自杀的念头,但没有持续地感觉到悲伤难过,这样的情况与忧郁症有关系吗?
答:以邹医生的个人经验来说,这种情况可能属于“持续性忧郁症”。其不会感到伤心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患者的潜意识已经将脑里的负面情绪压制了,就如同身体所开启的“防备模式”一般。

问:持续性忧郁症(dysthymia)和忧郁症(depression)主要的差别是否只在于患病的时间长短?
答:除了时间上的差别,持续性忧郁症与忧郁症相较起来,前者更难被发现,且持续性忧郁症患者一般会长期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

问:“情绪障碍”患者在服用药物后,一般上需要多久才会见效?
答:“情绪障碍”是需要长时间治疗的,短期内并不能看到显著效果。

问:“癫痫者”是否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躁郁症?
答:是,但比起躁郁症,癫痫者患有忧郁症的风险更高。

问:持续性忧郁症是否会造成“思觉失调症”?
答:持续性忧郁症并不会直接造成”思觉失调症”,但比较严重的忧郁症患者会出现类似思觉失调的症状,如:妄想、出现幻觉。

问:若“躁郁症”没有持续治疗,恶化后患者是否会有暴力倾向?
答:是有这种可能,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问:“帕罗西汀”(Apo-paroxetine)是治疗忧郁症的药物吗?服用后会有后遗症吗?
答:“帕罗西汀”是一种治疗忧郁症的药物,它普遍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兴趣减低、睡眠被影响等。


心理健康应受大众关注
黄俊倪(高二理仁)
        在我看来,学生群体当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包括我本身近期在情绪上也面对一些问题。因此,这次会选择参与讲座,主要是为了了解更多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如:忧郁症及躁郁症的症状,同时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心理疾病。其中,我从这次的讲座中学习到了许多新知。在讲座前,我只知道躁郁症患者容易感到暴躁。但邹医生还提到,躁郁症患者除了容易感到暴躁之外,他们还容易感到兴奋,且思考速度特快,这些资讯是我此前所不知的。此外,我认为了解自身之病情起因,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现今社会有许多人因生活紧张,而将病情一拖再拖,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内心情况,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陪伴的重要性
黄筠棣(初二平)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忧郁症的视频,心中一直对忧郁症与躁郁症感到好奇,因此就选择参与了这场活动。透过这场讲座,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我班上有位同学,他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手里总是捧着一本心理学的书。于是,好奇的我就曾向他借阅,在阅毕该书后,我一度为心理学挂上“无聊”的标签,但这场讲座完全改变了我这种想法,我也从中发现到心理学的奥妙。问答环节中,邹医生对每一道问题都回答得十分详细,因此也让我印象更深刻。整场讲座下来,我个人认为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其实就是“陪伴”。因此,若我们身边有人患上情绪障碍,我们应当给予更多陪伴及鼓励,让他们发现到自身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逐渐走出负面情绪的阴霾。



兴华月报》2022年8月号

http://www.hinhua.edu.my/ebook/2208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