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师生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之相关议题,同时对心理疾病拥有更多的认知,辅导处举办了“拥抱生命系列讲座2.0”。8月2日(星期二),晚上8时为此系列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忧郁症与躁郁症”。当天讲座吸引了超过350名校内外人士参与。本次活动邀请到邹升见医生主讲。邹升见医生是霹雳安顺中央医院的精神专科医生,同时也是马大心理医学硕士。
邹医生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忧郁症及躁郁症。“忧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患者会长时间处于极度负面情绪中,其症状包括:明显而持久的情感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认知功能减退、思维及反应迟钝、意志消沉。此外,忧郁症患者通常也伴随着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身体部位疼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性欲减退;至于躁郁症亦属于一种情绪障碍,现称为“双相情感障碍症”。躁郁症患者会经历极端的情绪变化,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异常、睡眠需要减少、行动力增强、思维奔逸、行为鲁莽、注意力不集中、异常自信、过度沉醉于玩乐。
邹医生表示,忧郁症及躁郁症的发病因素主要分为三大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是指患者本身生理方面的因素,如:忧郁症和躁郁症皆具遗传性,会受先天基因影响;“心理因素”则是指一个人的性格及其过往经历所造就的发病因素。其中,较容易患上忧郁症及躁郁症的群体包括:完美主义者、曾经历童年创伤的个体、家庭失和者、依赖性较强、抗压能力低的人;“环境因素”指的是患者身处的环境所造成的因素,如:若一个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承受过大压力,就极有可能促成忧郁症或躁郁症。
邹医生提及,治疗忧郁症及躁郁症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其一,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CBT)、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学疗法(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群体治疗(group therapy)等等;其二,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法主要是针对中度以上的发作个案。医生一般会开的药物有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SSRI)、情绪稳定剂与抗精神病药物;其三,改善环境因素。通过身边的人不断给予患者的支持,可以大幅度减少环境对患者所带来的伤害。
《兴华月报》2022年8月号
http://www.hinhua.edu.my/ebook/2208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