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9, 2022

高三外宾演讲: 《疫情下的生涯规划—我的未来路》

        8月4日(星期四)下午2时,我校于潘斯里杨陈开蓉大讲堂为高三生举办了外宾演讲,讲题为:“疫情下的生涯规划——我的未来路”,邀请了拉曼大学(优大)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担任主讲。 

        随着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已然逐渐拓展到新的阶段——“数字世界”,使教育的作用更显举足轻重,足以产生深远意义。尤教授指出,在第4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必须培养有智能和有智慧的员工——以前者而言,即具备不畏困难和挑战,不断学习,持续前进的心态;以后者来说,则是须有同理心,作为机器人与人类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毕竟要能了解客户的心理及需求,才能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高思维及多智能发展

        尤教授提到,21世纪的学习框架要求学生拥有高思维及多智能发展,即是未来职场需要的“带得走的能力”。除了要具有符合21世纪的学科知识与读、写、算等基本学习技能,更应具备“4C技能”,即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及创新能力(creativity),以及信息、媒休、科技、生活,还有专业技能。

        尤教授进一步补充,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Prof. Derek Bok曾提出一系列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沟通交流、思考、人格塑造、公民素养的孕育与多样化为伍、融入国际化社会及培养广泛的兴趣。尤教授亦不忘提醒,学生唯有自强不息,愿意在其他方面作不断发展(如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等),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此,尤教授以“认知领域”为例,认为学生可依序从记忆知识、理解明白、实习应用、综合分析、评鉴判断及重新改造逐渐进步。

       除此之外,尤教授还如是表示,未来的人才需具备两种特质:其一、刻苦耐劳,与时俱进;其二、具有调节自我心理平衡和情绪的情商。他解释,根据JobStreet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企业筛选员工时,除了会观察其人是否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以外,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沟通能力都是被纳入主要考量范围的主要条件。

学习乐趣保持学习动力

        “终身学习”很重要,而学习的乐趣正是主体持续保持学习动力的一大关键。因此,尤教授建议学生们选读自己喜欢的科系,如此一来,学生才会更愿意为此投注时间精力,同时也能展现自身优势。此外,好习惯的养成亦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例如,每天早晨至少翻看5页书籍,一个月累计能阅读150页的书籍内容,一年即可达到1825页的惊人数字。当然,常言道:“劳逸结合,方能事半功倍”,因此,尤教授也劝导学生们在忙碌于课业之余,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好丰富自身之生活履历。

        另外,适当地奖励自己,与同侪间建立良性竞争关系,也是提高自我积极性的方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尤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的出现,其实也是机遇的诞生。正因如此,学生应该以积极开朗的态度面对重重挑战,努力将危机转化为养分,持续不断地滋养强健自身,以负重前行。

        最后,整场演讲即在尤教授对众位高三学子的勉励——“人生是一场长跑,最后的赢家往往不是一开始跑得快的人,而是坚持到底的人。未来是你们的,愿大家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中圆满落幕了。


兴华月报》2022年8月号
http://www.hinhua.edu.my/ebook/2208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