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星期六) 上午9时,我校为全体初一生举办了线上创意科学体验营。初一新生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利用Zoom平台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并以班级竞赛的形式进行,增加活动的代入感。这项活动是由辅导处主办,初一级科学科任老师策划。
活动开始前,初一生被分成六个小组,个别进行不同的活动并累积分数。科学老师交替进入每个小组,带领同学们进行各项活动以及实验,如“猜猜我是谁”、“提米实验”、“平衡鸟”、“回形针水上漂”、“制作浮沉子”、“黑猫变白猫”等活动。
姚筱倪老师和颜家乐同学(高一理爱)带领同学进行"猜猜我是谁"。活动期间,姚老师播放大约15首不同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学生则根据歌手的音色,猜出歌曲由哪一位歌手所演唱。这项活动的题目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参与抢答。这个小游戏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音色”的概念,由于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有不同的特点,而特定声音在波形上才会呈现与众不同的音色,所以同学们才能猜出歌曲由哪位歌手演唱。
“提米实验”是由颜子芳老师和巫佳祥同学(高二文商平)带领。实验前,同学们准备大约5杯米、一对筷子和维他精罐子,先往罐子加入米粒,直到米粒灌满后用手指稍微挤压罐子顶部的米粒,接着把筷子插入装满米粒的罐子直到罐子底部,最后,握住筷子把整罐米跟着筷子一起提起来,摇晃也不会掉落,即是实验成功。实验后,颜老师也为大家讲解背后的原理——摩擦力。当米粒被压得越扎实,则米粒、筷子及容器三者间的摩擦力就越大,足以让它们彼此之间不再发生移动,相当于三者成为了一个整体。
“平衡鸟”则由陈坤祝老师和许伟伦同学(高二理孝)带领大家进行。陈老师首先播放影片教导同学如何制作"平衡鸟"。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纸,按照步骤及老师的指导,完成了一只两翼朝上,喙部朝下且左右对称的“平衡鸟”。最后,他们将制作好的平衡鸟放置在笔尖测试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由于平衡鸟的翅膀较重,整只鸟实际的重心在嘴尖的下方,所以在摇晃后也不会掉落。通过这场活动,同学们也以实操的体验,理解“重心”的科学原理。
刘姗霓老师和龙籍雯同学(高一理孝)带领同学们进行“回形针水上漂”的实验活动。刘老师让同学们以竞赛的形式完成实验。她先播放影片,教导同学们如何把三角形回形针折成L型,再拿另一个普通的三角形回形针平放其上,即可漂浮在水面上。老师要求成功放上10枚回形针在水上,就算实验成功。虽然回形针的密度比水大,但把回形针平放水面时,所受到的水的表面张力最大,足以让回形针漂浮在水面上。
颜川原老师和徐振轩同学则带领大家制作"浮沉子"。这项实验是将吸管可弯曲的部分剪下,再把回形针插进吸管的两端,制成“浮沉子”。将“浮沉子”放进塑料瓶中,挤压瓶身会使“浮沉子”内的水增加,“浮沉子”就会下沉;反之,松开瓶身会使“浮沉子”内的水减少,就会上浮。这项实验揭示了改变“浮沉子”内的密度,即可让它在水中沉浮。
最后,“黑猫变白猫”的活动由梁若原老师和陈思萱同学带领。同学们将画有黑猫的纸张装入塑料袋中,接着用马克笔在塑料袋上描出黑猫的外形,画出白猫。后,将画有黑白两猫的塑料袋及白纸放到水里,黑猫则会"变"成白猫。这是因为将塑料袋放入水中,从卡片反射的光由袋中空气进入水中时产生折射。水的折射率比空气折射率大。折射后的光抵达水面时射入角会大于临界角而产生全反射。因此从水面向下看,只看到塑料袋上未着色的白猫的外形,仿佛黑猫变成了白猫。
六场活动都进行完毕后,班级比赛排名第一为初一仁,第二为初一爱,第三则是初一廉,得奖的班级将获得奖励。
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道理
吴婧宁(初一和)
活动开始时,同学们有点"冷场",但之后大家都越来越积极,班导师也称赞我们表现还不错。我的手作能力不强,因此在进行平衡鸟实验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只好放慢视频速度进行,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此实验。我成功完成了“提米实验”以及“回形针水上漂”这两项。这两项实验让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道理。做实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的我们不应该半途而废,而是应该寻找问题的根源再想办法解决。另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提米实验的颜老师。颜老师会耐心地教导我们实验的原理。当我们成功把瓶子举起来,她也会给予表现好的学生赞赏。活动结束后我有特别把提米实验中的瓶子交给妈妈。妈妈一开始觉得会打翻,结果却稳稳地把瓶子举起。我也告诉妈妈当中的科学原理。如果学校举办类似的活动,我会主动参与,因为还挺有趣的!
生活中离不开科学
张涵琦(初一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