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会问,Slido是一款怎样的教学软体?它可以如何辅助老师们教学?朱老师在开场白就如是指出,东方社会的师生之间,普遍存在互动困难的现象,加上网课与实体课的落差,这个“裂隙”就越发的大了。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撬开同学们的“金口”,给师生之间的互动添上“润滑剂”,就是Slido可以为老师们做到的。
网课难推估学生想法
工作坊甫开始,朱老师就率先指出,实体课与网课的其中一个落差点,正在于授课的当下,老师们能及时根据同学们的眼神、表情判断其内心想法,从而得知自身授课是否有顺利为学生所吸收;网课则不然,由于隔着屏幕,老师们往往无法确知学生在做什么,更难以推估其内心想法。因此,朱老师才会开始有寻找教学互动软体的想法,他曾试用Mentimeter,但碍于其限制颇大,遂转用Slido。
为了找到分享的切入点,朱老师顺势藉由Slido小试牛刀,抛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网课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让参与者进行思考。结果显示,“不清楚同学上课状况”与“问问题同学很少或不回应”等两大困难各占91%与66%,成为让老师们芒刺在背的心头大患。
至于另外两个问题,则是“老师们参加工坊的原因”与“为何大部分同学不太爱参与留言”,前者以“好奇”、“想学习”等关键字词居多,后者则有“同学担心答错,不够信心”、“同学不愿具名”、“老师的问题太无聊”、“担心丢脸,自尊心强”、“态度不佳”等五花八门的答案。然则,朱老师三个问题的各种回应,其实可以概之为:“后疫情时代已成不可避免之趋势,老师们必须自新不息,学习各种方法解决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互动薄弱的传统问题。”
当然,以上这些主要都是老师们的想法,同学心中又作何感想呢?根据朱老师对其授课班级的调查,某些同学给出了“因为可以匿名,可以敞开心怀”,以及“网页匿名,同学勇于发表,大大增加上课乐趣”等正面回馈,说明Slido这类软体既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也能抚平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不安,激励他们踊跃发言。
接着,朱老师顺势说明Slido的三项功能,即:“提供多种题型”、能营造“即时互动”之便利,以及提供“嵌入投影片”之功能。
Slido提供的题型,计有六类:文字云、选择题、填充题、排序、排行榜与测验题,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次,就即时互动之便利而言,使用者每次可通过Slido发布五个问题,所键入的问题皆是“现键现存”,所以不太会出乱子。再来,Slido还能与Google Slide、投影片与Teams相结合,作出有机的联动操作,意味若老师有出神入化、得心应手的操作能力,就可在课堂上机巧百变,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制造与同学进行即时性互动的机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