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台湾科技部高瞻计划与马来西亚独立中学高瞻课程交流工作坊 高瞻课程主题(四):机构玩具的探究实验 教具与课程设计


高瞻课程主题(四):机构玩具的探究实验教具与课程设计
授课教师:汪殿杰老师(台北市立大同高级中学)
课程内容:课程透过游戏体验方式了解物体重心与重力矩变换关系,设计能在斜坡摆荡
的自走玩具,提供学生理解力矩与平面运动机构的科学应用概念,提升学生
应用科学概念动手实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王馨贤(初三礼)报道


        汪殿杰老师首先自我介绍,他于1984年开始在大同高中授课,迄今已有20余年。他表示自己在小时候不算是会念书的学生,由于汽车修复的技能才保送台师大(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在教学生涯中,他一面教学一面自学生身上学习如何教书,近年来则积极投入研究学生实作和STEM的跨科技整合,使学生在实作中了解如何学习。
        接着,汪殿杰老师向大家介绍“斜坡自走玩具”。斜坡自走玩具是机构设计的一种,利用木板制作一个具有2只脚的玩具,前脚固定于玩具,后脚上方钻一孔洞,再利用轴销穿入,形成一个可以活动的后脚,此时玩具的后脚可以活动,将自走玩具放在斜坡上,运用重力及斜面摩擦力,能利用地心引力和位能释放的动力产生摆荡运动,让自走玩具自行走动,其中包含许多数学和科学原理。

        汪老师让学员们观察斜坡自走玩具如何运作,他表示让学员们制作斜坡自走玩具前,需要通过各种实验让学员们了解其中的理论,才能引导他们进行制作,斜坡自走玩具更是应用了大量的力学理论。除此,我们也可以利用数位教学工具,引导学员快速理解关于力学、电学的知识。
        汪老师介绍所应用到的相关学科内容,主要分为3种:结构设计、机构设计和机电控制。他表示生活科技这门学科变得热门,是因为大学的各种课程都牵涉到生活科技,加上全世界认为动手做的能力越发重要,台湾教育界也开始大力推动此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科学比赛,恰巧今年的主题便是斜坡自走玩具。
        接着,汪老师进一步介绍跨科技整合STEM的概念,这是一门以理论和工程相融合的课程。他说,我们可以利用力学计算二维度,但是三维度却复杂且难以计算。老师在教导学生时,要利用科学化的教法使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与知识。他随之与在场的学员们分享3D教学策略与教具设计原则,他经常利用3D软体使学生更加了解机构理论,并通过实作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模式。
        接着,汪老师介绍了重心自走玩具机构设计。这项设计分为统整性、实用性、趣味化和弹性化。他说趣味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点。他还介绍了跨科技STEM探究实做教具的设计原则(S:重心、重力矩  T:结构设计应用  E:静力平衡、结构力学  M:对像镜像)。汪老师与大家分享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包括尝试错误法 (Trial and Error)和预测分析法(Predictive Analysis)。尝试错误法是一种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方法;而预测分析法则是根据客观对象的已知信息,对事物在将来的某些特征、发展情况的一种估计或预算活动。此外预测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自走玩具时更为精准。汪老师也提到自走玩具的设计制作关键在于其重心,我们可利用垂心法来求取一个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
        汪老师建议各位老师利用3D运算软体来教导学生。这个软体可以让老师们在设计自走玩具的同时进行分析,使自走玩具的准确性更高。他建议自走玩具可使用3片式设计,简化制作自走玩具的困难度。他介绍了自走玩具的两种制作方法。一是三片式自走玩具、二是外脚式自走玩具。外脚式自走玩具做法比三片式自走玩具更为困难、复杂。接着,他为老师们介绍制作自走玩具所需的辅助工具,例如线锯、带锯和钻床,并为老师们解释其构造与操作示范。
        汪老师播放一些自走玩具的作品案例,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自走玩具。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他与大家分享本身让学生们利用自走玩具成立竞赛,除了提高学生们对自走玩具的兴趣,更启发他们研究如何让自走玩具走得更快且稳,从而使学生们掌握做实验的条件。
其后,汪老师教导大家制作简易的自走玩具,并示范如何应用软件来设计自走玩具。制作过程中,大家都很尽兴,努力探索制作自走玩具,失败了再重新钻研。本环节结束后,汪老师进一步介绍基本的机构学三个阶段,那便是杠杆秤、凸轮玩具和测距仪。最后,汪老师分享其他国家所制作的自走玩具,让大家大开眼界,丰富的学习内容对老师们甚有启发,大家满载而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