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颂晴(高三理仁)报道
我校华文科有幸邀请到诗人周若鹏以《声音的演出》为主题,进行了一场诗歌朗诵指导讲座,引发不少华文老师的兴趣而前来领教。讲座在科技大楼 9 楼的探究成果发表厅进行,厅里两棵以柱为干、以天花板为荫的“大树”设计,衬托得现场气氛更为诗意盎然。诗人在点缀着灯光的大树下如此谈论诗歌朗诵:“诗与诗歌朗诵就像香醇的酒和盛酒的樽,选择不同的酒杯,用不同的品味方法,对诗的领略就有所不同”。
周若鹏先生兴趣广泛,除了写诗、朗诵诗以外,对魔术、赛车等均有所涉猎。他曾于 1999 年及 2008 年在《动地吟》全国巡回诗曲朗唱会上有杰出的表现,更在 2014 年担任《动地吟》总策划人,目前为大将出版社董事长。
舞台呈现
对于他来说,诗歌朗诵除了能透过表演艺术传达感受、赋予文学作品生命力,还可以让闻者更了解作品,进一步被感动,引起共鸣。于是,他用上不少时间钻研“应用声音赋予诗歌生命力”的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舞台的使用对他来说就不能马虎。他表示,一旦表演者进入观众的视线,即意味表演已真正开始,无论是上台或下台都是演出的一部分,必须投入、自信,并注意站姿。另外,与麦克风的距离、灯光和音响也能稍做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表现。
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的咬字一般上讲求字正腔圆,若无法完全达到标准,亦无大碍,只要咬字清楚,表现自然就好。他认为,诗歌朗诵最主要是把诗歌传达给观众,所以朗诵时尽可放慢速度,字句才能听得清晰。为了体现诗歌朗诵中不同的停顿可以表现出异样的感觉,几位现场老师也自告奋勇地示范朗读了吕育陶的《你所未曾经历的支离感》。
他表示,语音语调取决于朗诵者想怎样表现文本,以及想给聆听者怎样的感觉。虽然在表演的当儿要投入角色和表现自然,但朗诵时若对诗歌的呈现手法有所设计,就更能突出主题。
表演设计
他引用诗人游川的表演影片,说明了重复和留白的技巧。适当的重复有强调的效果,重复时不同的语音又更能凸显层次感。留白突兀的安静则可以营造紧张气氛,予人一种不安逸感,吸引观众的注目。此外,还可使用吟唱、方言、模仿、相声技巧等等,甚至在服装、道具上,或结合舞蹈、口技、魔术,都能无限地发挥创意。
虽然提供了很多表演设计的可能性,但他指出,情绪才是最重要的,诗歌朗诵的设计者就像导演,安排主次、分配角色、布置道具,就是务求能控制观众的焦点。最后,周若鹏先生总结关于读诗这回事,就是在品味别人的人生,所以如何带领学生去品味诗,实在是不容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