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2, 2025

2024年第五场爱阅读读书会: 第二届兴华文学奖系列讲座(1) 新诗初探:如何使用意象写诗

        为了探讨和学习如何使用意象写诗,我校配合第二届兴华文学奖,于5月3日(星期五)晚上8时至10时通过Zoom线上平台举行了2024年第五场爱阅读读书会。此次读书会是兴华文学奖系列的第一场讲座,主题为“新诗初探:如何使用意象写诗”,由朱秀雯老师担任主持人,并由大学讲师兼音乐人的王修捷博士分享。

        王博士在讲座开头介绍了创意型人格特质,包括:去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不顺从别人、不按常理出牌、质疑社会的规范和道理及假设,以及愿意表明立场。除了口头讲解和以图形演示文稿软件(PPT)展示外,王博士还举出了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作为例子,并给予讲解及分析。

        王博士首先谈到图像诗,他举例台湾诗人陈黎的《战争交响曲》及本地诗人吕育陶的《五月,1969》。王博士解释说,图像诗又被称为具体诗(Concrete Poetry),这种类型的诗歌追求诗的视觉效果,主张打破形式与内容,诗与画的界限。图像诗在纸上所呈现的状态以及它的读法往往决定着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与主题。《战争交响曲》中,诗人重复使用四个字——乒、乓、兵、丘的方式,在视觉上完成了一场对战争场面的模拟。


创意思考需具备五种能力

     接着,王博士为大家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二者分别对应创意思考和逻辑思考。创意思考需要具备五种能力。第一种能力是人对环境或问题的敏觉力。王博士引用了夏宇的《乃悟到达之神秘性》以及洛夫的《窗下》和《金龙禅寺》作为例子以进一步说明。第二种能力是流畅力,指的是人对同一个问题能够提出新观念、新点子来应对的能力。王博士举出了翁弦尉的《弃物祭文》和许裕全的《Fistula》作为例子。


        第三种能力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变通力。王博士分别以卡尔维诺的《律》和辛波斯卡的《写履历表》为例,并特别借用洛夫的《剔牙》来指出强迫的组合思考可以增强此能力。第四种能力是新概念的独创力。王博士在此也提供了相关的例子。最后一种则是指在新观念上不断完善,使其更合乎逻辑,讲究“精益求精”的精密力。


        随即,王博士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向大家讲解“意象”。“意象”是指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它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形象。古人认为,“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王博士指出,“意象”会因文化和时代而有所不同。比如,“月”在西方国家代表邪恶,而在东方国家则代表相反的意义。古代人们常使用“月”作为意象,但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种用法已不多见。此外,王博士介绍了制造“意象”所需的重要能力——联想力。联想力就是要从“A”到“B”,找出它们是否有内在或外在的共同点。 

不被局限在“标准答案”中
李艾欣(高二理忠)


        我认为王博士讲解得很好,不会让读书会显得沉闷或无聊,反而能够促使我们进行深思,而不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诗歌讲解部分也通俗易懂,不会出现听不懂或内容太过深奥的情况。

        经过这场读书会,我才发现在诗当中居然会有单字图像诗。第一次阅读《战争交响曲》这首诗时,我觉得它并没有非常值得欣赏的地方,但在分享人王修捷博士的引导下,我发现其实每一首诗歌在不同读者的眼中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我从这场读书会了解到人需要有思考能力,而思考可以分为分析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分析性思考是人们普遍思考方式,经过教育后,或许大多数人的创造性思考就全变得更匮乏了。举例说,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被问到“1+1等于多少”时,大部分人都会直接回答“2”。但是如果我们把问题看得更宏观的话,其实1+1也会有许多其它的可能性,而答案也并不只局限于“2”。“用意象写诗”确实可以让大家多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自己并不只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之中。

        最后,我也反思过去,发现生活中其实充满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但我们需要一双会发现美好的眼睛,只需放下身边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开心的事物,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美好,自然而然地,我们就能看到世界上美好事物多于让我们不开心的事物。


对环境有足够的敏锐与观察
张楷彤(初三礼)

        我觉得诗主要是把我们的日常,通过文学加工来向更多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人王修捷博士和我们分享了洛夫的《剔牙》,剔牙是我们的日常活动,但作者通过剔牙这个行为把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以意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一节到第二节之间的风格从安逸转变成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可能也想以此引起人们对贫富差距的关注。作者可以观察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行为(剔牙)与其它事物的关联性,再注入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以意象的方式描写出来。这一连串行为不仅需要对环境有足够的敏锐性与观察力,也需要丰富的文学功底,这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我心中,诗是美的代表之一,也是人们心中想法的寄托。自古以来,人们都无法抗拒美的吸引力,诗中蕴含的美与情感以“1+1>3”的方式触动人心,我虽因机缘巧合才接触这一领域,但也无法逃脱美的事物的诱惑。通过这次读书会,我对于诗的创作有了更多的认识。我的创作程度虽不高,但平日在闲暇之余,笔尖落下之际,一首诗的诞生,也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兴华月报2024年5月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