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日来临之际,我校大众传播学会出版组会员在学会负责老师朱秀雯老师的带领下,于8月24日(星期四)下午2时乘坐巴士前往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博物馆参观,借此机会了解保家卫国的马来西亚警察历史,增进会员之间的互动之余,也增加交流及学习机会。
抵达博物馆后,众会员先在博物馆的户外范围欣赏各类具有历史性的交通工具,阿如:小型飞机、大炮、装甲车、巡逻艇及小型坦克等。之后便由身穿警服的导览员奈莉莎女士(Cik Nelissa)带领会员参观博物馆的室内展览厅。奈莉莎女士播放介绍马来西亚警察历史故事的短片为导览的开头,让会员对马来西亚警察的历史有初步的认识,之后便带着会员参观展览厅。
皇家警察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当时,它的设立只是用来收集各种犯罪证物,作为训练警察学员的教材。1961年1月9日,随着规模扩张,皇家警察博物馆才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皇家警察博物馆有三个展览厅,即“展览厅A”、“展览厅B”及“展览厅C”。展览厅A展出了从马六甲王朝到葡萄牙、荷兰、英国统治时期,再到近代的警察服装;展览厅B的展览物为马来西亚警察所使用的枪械,以及从马共、枪匪、海盗、非法入境者、黑社会、秘密社团等组织中没收的枪械和武器;展览厅C则展示了警方为对付马共在森林作战的情形,以及马来西亚皇家警察队的成就和评级,如奖项和徽章等,还附有获奖者名单。参观博物馆期间,奈莉莎女士也向会员介绍了各个展物的历史故事,让会员大开眼界,收获不少课外知识。三个展览厅参观完毕后,此次的外出活动也来到了尾声,会员与导览员奈莉莎女士拍摄大合照作为纪念后,即乘坐巴士返校。
枪械展品最吸睛
奈莉莎女士(Cik Nelissa,导览员)
在众多展览物当中,我发现展览各类武器的展览厅B最吸引访客。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人或是小孩,基本上都没有机会接触枪械,因此在这里看见满是枪械、刀类等各类型武器,让访客眼界大开,引起极大兴趣。这也成了皇家警察博物馆的亮点展物之一。
另外,关于马来西亚警察的历史故事,我无法用几句话概括,但我想分享在博物馆大门上方的野牛标本——它不仅仅是一个标本,它也是有故事的。根据马来西亚警察的历史,这个野牛标本其实是一只“杀手动物”,当时著名的英国警监哈里·查尔斯·赛尔斯(Captain Harry Charles Syers)在森林里打猎,不幸遇上一只野牛袭击,把他抛到了35英尺高的空中后掉落,之后再把他抛到空中约18至20英尺后再次掉地,最终导致他伤重死亡,而“杀手”野牛也被处置,制成了标本。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历史故事。
筹备过程是很棒的学习机会
陈信宇(初二和)
我是大众传播出版组的课程股,也是筹备此次外出活动的其中一员。这次外出虽然仅有四个小时,但我和其他几位同股伙伴及主席从选择外出的地点、规划行程、与老师接洽相关细节、到确认当天巴士和茶点,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这次筹备过程,我学到了要如何办好一场活动,也学会不少与他人联络、接洽及沟通的技巧,是一次很棒的学习机会。
借着这次的参观,我看到了展示在馆外的装甲车、大炮、巡逻艇等;馆内则看到了各年代警察的制服、交通工具及武器等。整体上,此博物馆偏向马来建筑物风格,每个展览厅都给我带来满满的惊喜,平常我们只会在电视上看见飞虎队,但这次在展览厅内看到了模拟飞虎队景象,让我大开眼界。另外,在展览厅展出警察制服时,导览员提及了天猛公(Temenggung)及介绍了相关展物,这让我回想起初一的历史课本内容。以前我对天猛公的认识都是在社会维持治安,而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有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悟。我会推荐大家参观此博物馆,以便大家能够对马来西亚警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感谢警察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
刘函鑫(高二理信)
马来西亚皇家警察博物馆内最吸引我的是各个时期的警察服装,因为这能让我透过导览人的介绍来了解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担任警察角色的人不断更迭,同时迈向更专业的素质。另外,参观此馆对于我而言最大的启发便是开拓了新视野,这是因为馆内所
展览的枪械和武器都是货真价实的,区别只在于时代为其赋上了历史的痕迹,但正是这份历史痕迹,讲述了马来西亚过往的故事。此外,这次外出活动的另一收获是,我有机会在往返的巴士上和其他会员谈天说地,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兴华月报》2023年8月号
https://www.hinhua.edu.my/ebook/2308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