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老师对于使用马来西亚式的华文写文章有何看法?
答: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固然可以使用有马来西亚式的华文,因为这亦属于一种地方色彩。但在文章里,我个人建议使用标准的华文,否则将会出现语言参杂的现象,导致读者可能会质疑作者的中文能力。
2)创作者应该如何更好地抓住人、事、物的神韵?
答:很简单,只要专注地观察好所要描写的东西就够了。若要描写某个人、事、物,可以在平日生活中多用心观察,并接触相关人事物,使该文学作品更加形象及具体化。
3)傅老师是否有任何推荐的文学作品?
答:这主要取决于自己喜欢的文体。若是诗人而言,余光中、徐志摩都是不错的选择。若是杂文这类体裁则可以选择阅读鲁迅、梁实秋的作品。
4)傅老师在阅读时,是否会做笔记?
答:会,尤其是看到重要的内容以及优美佳句时,有时亦会将心得、感想记录在旁。
5)文字的艺术加工,是否算是虚伪?
答:我认为在创作上并没有所谓的虚伪,很多东西都是经过艺术加工才得以让人获得感触的。以著名画作《麦田群鸦》和《蒙娜丽莎》为例,这些算是人为的刻意处理,但同时也是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
6)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否必要?
答:是,这些都算是写作的“基本功”。在作文里灵活运用成语、典故及名言等素材能让文章更加精简、精彩、生动。
7)如何想出自己的点子,让想法变得创意及创新?
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来提升创意,避免让生活中的一切习以为常。例如电影《死亡诗社》里的那位老师就曾说过:“不要总是站或坐在地上看东西,偶尔也可以换个角度。”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视野被开拓了。
8)如果把一则有趣的新闻作为写一篇小说的题材,在文学创作里面这样属于抄袭吗?
答:新闻事件改编成小说的例子很多,包括著名的《沉默的羔羊》。有别于新闻的 “忠实与客观报导”,小说可以加油添醬,多了人物描绘、心理刻画、对话与情节渲染等,等于是新闻的“艺术加工”或“再创造”。因而新闻只是小说的“原型”,所以不是抄袭。介于新闻与小说之间的文体, 称为报导文学,即它有新闻的真实背景,又有小说的虚构成分与美学表现。
意识到自己常犯的错误
李子怡(高三理忠)
自初中起,我就特别热爱阅读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因此,我对华文写作这方面特别执着,一直很想自我精进以写出好文章。虽然我一直都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在写作上。此外,我也从来没有参加过文学性质的分享会,就抱着好奇的心态报名了此次的讲座,希望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文笔,学习更多文学创作的技巧。傅老师的分享让我学习到了该如何更系统化地去运用文字。分享会中,主讲人提到了许多写作上的忌讳,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常常会犯的错误。此外,他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举出相关例子作说明,让身为写作人的我可以学习到许多小技巧。更重要的是,这场讲座启发了我,让我觉得这两个小时,获益良多。
无所不在的“烂华文”
颜毓萱(初二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