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3, 2022

高一、高二外宾演讲 共同守护生命:谈自杀迷思与防治01

        大家听到“生命”两个字的时候,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画面会是怎样的呢?

        9月28日(星期二)下午2时50分,我校辅导处邀请拉曼大学心理与咨商系彭开贤主任,透过Zoom Webinar平台为全体高一及高二级学生主讲《共同守护生命:谈自杀迷思与防治》的课题。

        彭主任一开始便提醒道,同学们在踏上学习历程之前,需要一起学会关照自己。在讨论自杀的相关议题时,可能会挑起一些情绪或记忆,但是透过自我察觉,便可以更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与起伏。他希望同学们记得在需要协助的时候,可以随时向信任的老师或朋友反映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与需求。

        当天,彭主任提出了一般人对自杀者或自杀行为常有的观念,但这些观念很多都是误解,与事实不符,包括以下4点:

● 1. 重大压力的事件(感情失败、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等)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

自杀是多重原因的行为结果。根据心里解剖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自杀者在自杀前2-4周极可能已经患上心理疾病(忧郁症、恐慌症等),却没有被身边的亲友察觉。

● 2.自杀者真的想要杀死自己?

绝大多数的自杀者想要杀死的是痛苦,总觉得杀死自己是唯一解决痛苦的方法,停止自己的痛苦,透过死亡来改变自己和世界。“自杀”本身并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当事人用来解决他所遭遇的无解问题。

● 3.经常提起想自杀的人,不会真的自杀;真正采取自杀行动的人,则不会向别人提起想自杀的念头?

心理解剖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的自杀者在执行计划前,都会向身边的人透漏一些蛛丝马迹。(例如:“你不用再担心我了。”、“你觉得如果世界少了我会不会好些?”、“我就是这么令人讨厌。”、“我觉得自己很没有用。”、“我去死算了。”)

● 4.询问当事者是否有自杀意念,可能会引发事主考虑自杀?

        询问自杀想法不会引发自杀行为。提问当事者是否有自杀意念可以帮助正在经历情绪痛苦和求助的人。但是,当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到一些自杀方法的有关讯息,就会加速他们的自杀意图。

        彭主任叮咛大家,尽量不要独自一人陪伴有自杀意念的朋友,建议寻找其他朋友或家人一起帮助当事者。同时,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人员提供协助,并让对方知道你能协助的范围。
彭主任认为,旁人可以提供具有自杀念头的人最有效的协助,就是倾听。除非愿意静下心来、全心全意、不抱批判地积极倾听,否则就不要随意与当事者展开对话。他建议,以电话和讯息的方式追踪有自杀意念的当事者,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关心,也是一种方式。这一关怀的举动,也许能救了对方一命。

        最后,他强调,防治自杀最重要的绝招就是好好照顾自己。当自己在陪伴和倾听他人时,也一定要记得时时刻刻关注自己,只有心中足够强大,才能收发这个世界的善意。








        自杀意图一旦被确认,介入即可展开。根据多年的心理研究显示,可以试问对方“很多人在面对像你这般的痛苦时,会想到要伤害自己。你有过类似的想法吗?”。先从他人的情境出发,尝试正常化的询问,最后小心探寻对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