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5, 2017

文创独旅 “情 • 愁”唐宋诗教学— 近体诗创作(二)

文/吴素爱老师

组员:林浚椲,杨佳韵,李宽杰,陆芷蔚,蔡燕芩,郑凯贤

班级:高一理忠

《秋景》
清泉石上秋光现,
绿竹丛丛蝶影翩。
山静鸟鸣人迹少,
萧萧林叶落泉间。

        读了诗佛王
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与诗圣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本组同学巧妙地结合了这两首诗,创出了“萧萧林叶落泉间”的亮眼佳句。听闻这一句是浚椲想出来的,该给浚椲一个“赞”。

        这首诗还用了许多意象,写出了秋色情韵 ,堪称好诗。唯翩翩蝶影缘花香,建议将第二句的“绿竹丛丛”改为“竹绿菊芳”较为贴切,也合乎格律。

        居住在四季皆夏的热带国家,我们难得一见秋光景色,然而品读杜甫的《登高》,那道不尽的苍凉,读而不由心绪受感染,随着杜甫笔下的秋天景色与悲凉心境,不免也萌发悲秋情怀;而王维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刚下过雨,秋日傍晚、田园山村的风光。同学们能透过读诗赏诗,模仿古人,合作创作出这样一首动静结合,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色彩丰富的秋景诗作,实属难能可贵。
        回想起这一组同学在创作时,有个下课时段,凯贤一直在查看韵表。只因抱持着多让学生摸索的心态,也为了让他多认识几个韵部,我故意不马上告诉他他要找的字到底归属哪个韵部,当时他那又急又认真又找不到的可爱模样,还真令人忘不了!


组员:叶佳亨,郭欣豫,廖振扬,陈名峥,洪佩筠,林晋仟
班级:高一理忠

《考试》
考期将近急如焚,
捧书苦读频温习。
寝食难安心不定,
祈传佳绩乐无敌。

这一组的同学在诗作出炉前,为了韵脚和平仄音调费尽心思,改了又改,未能如期完成。可想而知后来终于交上来时大大松了一口气的那刻心情。
苦读备考,紧张焦虑的心情是当下学生们考试前的生活写照。本组同学取材实际,感受真实,为可取之处。

        其实对学生而言,读书考试,就如家常便饭。唐朝文豪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所以,同学们只要按部就班,平日不荒废学业,不临时抱佛脚,当考试来临时,又何致以心急如焚?又岂会寝食难安呢?与其考试过后懊悔自责,不如考前坚定地刻苦准备,也才能期待考获佳绩,展颜欢笑。更何况,平日的努力学习,并非只为了应付考试获得佳绩而已。

组员:张羽晴,李悦宁,林钲添,陈宛佋,金  盛,林韦孜,杨宇鹏,关丽怡
班级:高一理仁
《思愁》
绵绵细雨丝,
隐隐窗前月。
辗转夜悠悠,
两鬓染霜发。
     这首诗押入声“六月”韵。语言特点是连用了三个叠字形容词,透过具体鲜明的意象,将悠悠长夜、辗转不寐的思情流露无遗。意境由景而情,有动有静,有实有虚。绵绵思情,悠悠长夜,不能成眠,情意之深长,不言而喻,尤其以末句“两鬓染霜发”作结,更是具体形象化地表达出思念之苦,令人喟叹。只是,末句“鬓”“霜”两字不符合平仄格律的要求,若将两个词组对调并改成“秋霜两鬓发”,虽符合格律,意境亦佳,可是又犯了“三字尾”。所以,求好心切,又有兴致的同学,不妨再三推敲修改。

        想起这一组组员悦宁交作品给老师时,我见她神色异常,一摸额头,好不烫手,才惊觉她正发着高烧,赶紧请同学送她到训导处休息。

        这一组同学延后交来诗作设计图,一共交了四张,诗的内容却一样。因此,建议组员们宜先行沟通后,才认领所负责的项目,以免工作重叠或得重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