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教学课程整合
时间:8:40am - 10:10am
主讲人:林金花师
主持人:黄雅幼师
郭珂儿报道
交流会序幕作简单的介绍后,便开始进入“主题教学课程整合”的分享。主讲人林金花老师为我校高中华文科任教师,有着 24 年丰厚的教学经验,今年刚卸下忙碌的毕联会总负责老师一职后,重拾华文科课程整合(简称课整)的工程,希望能更完善目前的教学设计。
兴华课整缘由
林金花老师回溯,自己于 2009 年赴中国北京海淀区实践中学作为期 14 天的蹲点学习,发现中国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着重于传达道德伦理,并在学期初定下教学主题后,从教材中筛选符合主题的课文进行教学,主张人用教材,而非教材用人。于是,她返国后不久就在我校成立课整小组,全体华文科老师以分组方式展开各级课整工作,次年即正式全面落实。目前仍沿用当时定下的方针,至今已进入第八个年头,惟每年年终总会作出检讨并增删之。她解释课整之必要,是因为老师授课的技巧须与时并进,因地制宜、因事而备,让学生的学习能更有成效。所以除了考虑怎样选择并运用教材以外,也要思量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方向,例如初中应着重听说读写,高中则倾向进阶的鉴赏、艺术特色和分析。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同学的思维能力是否有提升,以及思想层次在哪?
兼顾人格与学习
林老师表示,这样的教学困难是课程内容量大而时间有限,要兼顾人格与成绩,希冀学生都能学会且能应考,简直是知易行难。因此将教材视作资料,如何整合与解说便成了推动主题教学的关键。
具体来说,首先厘清高初中三年的课本内容,哪些需教课、哪些可自习;哪些得做自学笔记、哪些作为阅读报告。再来,以基础为前提的初中使用文体来划分主题,以情操为前提的高中则使用人生楷模、人生价值观、激励、文体等来分类,如此一来,即可将有关课文分布到各主题中。
协同学习作辅助
如何在教材中传递主题思想?林老师以“文化”、“春暖人和传承”、“迁客骚人”这几个高三的课整主题作实际讲解。“文化”主题须步步层层,以生活代入,好比用婚嫁喜庆等习俗来勾起同学在生活中的共同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到了“春暖人和传承”就更能延续对文化的思索,她随即分享了学生的一篇名为《60-80 年代至今,新年歌曲的变化》报告作为例子。在“迁客骚人”主题,她邀请在座的老师们都站起来,模拟学生分组相互讨论:“若你是迁客,你会向谁学习?请说出原因。”这题目马上引起了现场此起彼落的讨论声,滕子京、范仲淹、欧阳修、白居易这些迁客人物的形象顿时被召唤而鲜明起来。
林老师透露,分组讨论的上课方式在兴华已形成了风气,协同学习里没有谁是组长,谁都可以成为代表并提出发言。因此上述所分享的高三课整主题中,不管是以先说主题后上课文,或是先上课文后说主题的方式,往往都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除了可籍此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外,学生所提出的答案也常叫人耳目一亮。
主题教学之成效
她分析,从主题教学的成效看来,虽然价值观是抽象、难以统计的,但发现学生会将所听所学应用到作文上,甚至有部分学生更表示这些观
念对自己的人生之途有帮助。而且这些年来,公共考试的成绩并没有下降。若单以高三生来说,主题教学的上课情况不错,学生并无排斥,但因顾虑需备考,所以常有不能畅言的遗憾。针对现场有老师提出是否欲将课程整合推行至董总的问题,林老师表示目前认同董总的课纲,只是教材编撰无论如何都不能满足所有人,都要因应各自的需求取材活用。结尾,林金花老师以这番话与在场众位老师共勉:“教学就像翱翔在苍穹,为青青子衿不曾歇下,日晖月皓,我们依旧逆风而翔”。
最后,全体老师拍摄大合照,便结束第一场主题分享。大家前往享用茶点后,分别鱼贯进入预先报名的讲座场次。接下来的三场讲座同步进行,分别是:Kahoot 互动学习、诗歌朗诵指导、记叙文教学分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