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 2017

全国独中天文学识工作坊 主题三:太阳特征和其活动

 黄栢捷(初三仁)报道

        午餐后,下午1时10分,陈伟伦老师为大家带来第三场主题演讲“太阳特征和其活动”。

        一开始,陈伟伦老师指导大家进行太阳观测。他说,太阳是最靠近地球的恒星。虽然太阳看起来小小的,但其实却是太阳系的主宰,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的物质组成占据了太阳系所有物质的99.8%。太阳的内部有对流区、辐射区、核反应区。对流区的温度介于5,500°C至200万°C;辐射区温度为200万°C 至1,500万°C ;核反应区温度则为1,500万°C 。

        此外,太阳大气有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的橙红热气层,温度介于几千至几万°C。我们所见到太阳的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发出的,温度是6,000°C。 日冕位于大气最外层,温度是一百万°C。


        那么,究竟太阳距离地球有多远?陈老师续称,太阳和地球平均距离150,000,000公里,这个距离也称为1 天文单位 (AU) 1 AU = 149,597,870 km。光的速度 = 每秒 300,000 公里,光从太阳传到地球约需500 秒 = 8分钟20秒。


        “我们通常都是用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太阳时,请别使用肉眼直接或通过望远镜观测太阳,这样眼睛会在一瞬间致盲。观测太阳勿用一般墨镜,应使用专业标准的太阳滤光片。”

        陈老师讲解,我们透过太阳滤光镜看见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可以观测到光球层的太阳黑子。太阳的极地区自转一周需要36天,太阳的赤道地区自转一周需要26天。太阳表面的活动有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黑子、日珥及耀斑。太阳黑子是可见光下呈现比周围暗的斑点;日珥是从色球层喷出的明亮气体云;耀斑是在太阳的盘面或边缘观测到的突发的闪光现象;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风和磁场突然喷发大量物质至太阳的日冕之上或进入星际空间中。



        谈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陈老师表示,从太阳上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会使地球大气电离层受到干扰,进而影响无线电通信、地面与人造卫星的空间通信、还有航空及航海通信。

        “太空天气”是在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条件改变的現象,极光是其中一种“太空天气”。极光是在高纬度的天空中带电的高能粒子和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发光现象。带电粒子来自太阳风。太阳活动有11年的周期,在这11年的周期里有分极大期和极小期。

        最后,陈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天文的网站,如:太阳动力学天文台 (SDO)、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 、日地关系天文台等,鼓励天文学习爱好者进一步探究神秘浩瀚的宇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