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3, 2017

每月书讯 四月份书讯(01)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前言:林卿卿老师
        这篇阅读报告是立恩同学在2016年断断续续写给我的。她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看了这部长篇小说,而我们也因此有了很多的文字交流,接而产生后来我们的“交换日记”。这是一种缘分吧?我们因为“村上大叔”,交换了很多心得,变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关于《海边的卡夫卡》,立恩书写了不下万字的阅读感想给我,有些心得之精辟,让我不禁惭愧当年17岁的我应该写不出来。我欣喜,她读《海》的年龄,也正是当年我接触《海》的年龄!十几年过去了,我从一位懵懂的少年变成一位教师,不变的是,村上大叔的小说依然是我的最爱,也陪伴着我成长。而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可以跟我的学生一起探讨村上大叔的文学世界,并且在其文字里找到生活的体悟、生命的感动。

        想到要推介村上的书,我马上想起了立恩的阅读报告。虽然写得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一个17岁少女的感悟,也是她半年多以来认真阅读的成果。我去年常在课堂上对他们说:“这世界并不缺乏资讯,只是缺少感动。越能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越有可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创作的基础来自真诚,这里的真,不是指真人、真事,没经历过的就不准写,而是指性情的真。”我想,我要求的,立恩都做到了。


        这是我借的第一本日本作者的小说,因为老师提到过村上春树,所以在图书馆一瞄到村上春树的书,马上就借了。尽管不认为这是我会看完的书,但还是有那么一点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些什么。开始的60多页,我很难专注,因为内心始终排斥,但有一股很神奇的力量总在吸引着我去打开那本书,我渴望它能让我看到什么新的东西,跟着一个思想与我相仿的卡夫卡。



  “所谓自由,难道就是一个人无所事事地坐在街角思索着下一步吗?”

        我发现我有点花心,看《小王子》就喜欢小王子,看《海边的卡夫卡》就喜欢卡夫卡。其实他没什么特别,就是一个少年。然而,他却有着强大的内心与伟大的志向。他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最让我喜欢的是他坚持运动且喜爱阅读的习惯。这本书有很多独特处,包括他们的对话、日本的景色、人情世故等等,莫名的存在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思考点是:自由。我很喜欢卡夫卡扪心自问的一个问题:“所谓自由,难道就是一个人无所事事地坐在街角思索着下一步吗?”我与其他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一样,我们都渴望自由,甚至也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做了,有的人没做;我没做,而卡夫卡做了。这不止给我类似亲身经历想去却去不到的旅程的感觉,更让我同样扪心自问:我要的自由,究竟是怎样的?真正的自由,难道是如此寂寞的吗?因为当我真正自由了,意味着没有友情束缚,没有家庭、学业的束缚。如果我真的享有这种自由,会快乐吗?最后我得出结论:没有人会想拥有一个人在荒岛上度日的自由,至少我就不是。也许我需要的,只是偶尔的孤独而已,让自己静下来思考的“自由”。

        我觉得村上春树是个爱学习的人。书里,他塑造的卡夫卡的形象是个极度(我认为)学识广泛的人(以一个15岁少年来看),他跟图书馆管理员可以自在地讨论各种图书、音乐和思想方面的知识。若日本人都如此有趣,我想我会爱上日本。


    对了,卡夫卡与我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善交际。我绝对可以因为不会交朋友而伤心一整天。我所表现出的安静、深沉、孤僻都是因为我觉得很累,完全不知道怎么应对交际上的问题。(这里卡夫卡比我好多了,他只是不善交际,我是害怕交际)。很多人都说我的想法、做法、笑点等等都很奇怪,也常常突然就安静下来,这些奇怪的举动被朋友们调侃,给了我“奇葩1号”的称号。其实我只是突然有一些想法而已,我无法忽略那些想法,所以会在说话的半途中停下来安静地思考。这造成能抓得住我的想法的人并不多,进而影响人际关系。每次在群体里一发言,那些人就会被我说出来的话弄得不知怎么反应,面面相觑,场面十分尴尬。我唯有在书写时,文字的组织才没有那么奇怪,一开口说话,就很容易前言不搭后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