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4, 2024

校本培训——华文教研组户外考察之 仁嘉隆文化考察报告

        我校华文教研组于4月27日(星期六)主办了“华文教研组户外考察之仁嘉隆文化考察”,旨在通过户外考察(尤其是华人新村),增进老师的人文知识及提高历史文化的认知,丰富老师的文化底蕴。此活动由徐威雄博士主导,洪顺明先生担任导览员,出席的老师包括杨四娇老师、邝美玉老师、陈慧蓉老师、刘力绮老师、黄燕冰老师、何珍仪老师、白黄采欣老师、刘久进老师、潘明联老师、张嘉俊老师、林惠芳老师、许微微老师、陈虹君老师、翁月芳老师、黄雅幼老师、翁柳洁老师、詹荣贵老师、李伟彰老师、李尉帷老师、汤菁绿老师、郑晓沁老师、林金花老师、李贤丽老师及林玉莲老师。

        当天上午8时30分至中午12时,出席的老师们在雪兰莪仁嘉隆幸福新村一带参观了万寿宫、老厝、铜锣祖关帝庙、四知堂——杨氏公会、及仁嘉隆文化馆,收获甚丰。



参观路线: 
第一站:老师各抵达万寿宫,于8时30分与洪先生会面,然后开始第一站——万寿宫的导览。洪先生解说50年代因当地村民的贫困,难于承担各种庙宇开销,就将当地的民间信仰余府大人、关圣帝君及武德英侯集中,另建庙宇供拜,就是现址的万寿宫。60年代中期竣工,过程中请了一位出家人当住持,也许如此此庙宇也供奉观音菩萨及释迦佛祖。万寿宫让我们认识宗教的平等,无论是民间信仰或道教或佛教,只要是向善,都是居民心中的灯。 
第二站:老厝是50年代遗留的老屋,建于英殖民时代。后人稍作修建,保留原来的风貌,亦不失现代要求而成为一间老厝民宿。洪先生讲解了早期的建筑与文化融合特点,说明当时人类的生活智慧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因为采光,住得宽敞,因为空气对流,住得自在。老厝让我们认识早期的文化是在生活中体现,古代的文化思想牵连着我们的生活。在此地我们也赠送纪念品给洪先生,以表谢意其开放老厝作为大家学习的素材。 


第三站:铜锣祖关帝庙是50年代从他地迁入到现址。庙宇大气,圆盘托着金塔,蟠龙盘缠两柱。洪先生说,神明护佑,香火旺盛,通过抬轿写字,回答信徒的疑问,据说还很灵验。洪先生还举了两个亲身体验的例子来说明神灵之奇妙。徒步到第四站的路途中,洪先生也解说了新村呈“田”字形,原本大家都没有筑起篱笆,保留原本的风貌。后近十年因外劳的进入,治安出现问题,大家才各自筑起篱笆。这里的居民最早时都是务农、割胶等。 

第四站:杨氏公会原本是“四知堂”,四知堂据说是源自中国一个杨氏故事,所谓的“天知,神知,子知,我知”这典故。这里就是和所有的公会或会馆一样,曾办校,传承了中华文化。洪先生表示,仁加隆曾一度是“坏小孩”的地方,多亏巴生四独中来招生,为仁加隆的子弟塑造了品德,传承中华文化,让仁加隆兴起。后来佛光山东禅寺的建立,加上当地居民的努力,塑造了今天的仁加隆,也由东禅寺取名为“幸福村”。

第五站:仁加隆文化馆不大,站在其门口,还以为来到小食馆。洪先生简介了文化馆。文化馆的墙壁有一些早期的历史古迹的图片,楼上也有展览图片供参观。


兴华月报2024年4月号
http://www.hinhua.edu.my/ebook/2404hinhuamonthly/mobile/index.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