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叙事”的主要因素,有场域╱情境脉络、人物、事件、情节。从教育研究的范畴而言,当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家长、学生愿意诉说他们一系列事件,而研究者也加以报导时,“叙事研究”就能发挥效用,告诉我们某件事是在何处、何时、何种脉络中发生。
黄老师说,“叙事研究”乍看起来似乎较为“随性”,但它还是需要理论的支撑与文献回顾的撰写框架。为了更具体地指出量化研究与叙事研究之区别,黄老师也分享了她的博士论文目录,并作出一番比较。
叙事研究的七大步骤
顺此而下,黄老师介绍了叙事研究的七大步骤:一、确认核心现象;二,选择有助于了解核心现象的个人;三、蒐集个人的叙事;四、重述个人的叙事;五、与叙事者合作;六、撰写研究参与者的经验故事;七、检验叙事的正确性。同时,黄老师又将叙事研究的过程与重点、叙事探究的“四个行动”(活着→说着→再生活→再说),以及叙说研究者的眼中所见等事项一一点明。
黄老师也提及,叙事研究也有受到争议与质疑的一面,如研究者能力的局限、对于素材的蒐集与分析,还有分析及重述故事等诸般疑问。但究其本质而言,教育叙事探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专业认同的开始,因为它能藉由经验与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从而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实作”层面,黄老师提出了两大面向的建议,即“生命故事”与“自传╱他传”。前者涵盖“班级经营”(生命史:听学生╱老师说故事)、“家长日”(生活故事:听学生╱家长说故事),以及“小说╱绘本╱漫画╱电影╱摄影”(隐喻)等诸范畴;后者则可从“学校╱董总课程改革中老师的转变”、“从某学科或单元教学法之改变╱创新历程”,还有“选修课之课程实现的过程”等面向切入研究。
此外,黄老师还播放了中国一个新春短片——《一个桶》,藉由其中的故事性、结果不明性与感动性展现叙事研究的表现手法与特质,同时又附上一些参考资料,作为其分享的收束。
苏进存校长在工作坊结束时给予肯定,并表示自2021年开始举办,累积13场的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坊,不仅提供老师自主分享的平台,亦逐渐建构专业学习社群,形塑学校专业团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