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1, 2018

台湾科技部高瞻计划与马来西亚独立中学高瞻课程交流工作坊 高瞻课程主题(一):批判性思考的培养-- 论证教学的设计


高瞻课程主题(一):机批判性思考的培养––论证教学的设计
授课教师:洪逸文老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课程内容:使用论证对话(argumentation discourse)的教学模式,藉助课堂中的对话(discourse)
作为学员反思的媒介引导,引导学员获得对概念更深层的理解,帮助进行高   
层次的统整与评鉴知识的技巧,即批判性思考。本工作坊除了介绍论证的基
本架构与教学应用,还会让教师进行数个实际例子的论证练习,以提升其教
学的思考与技巧,俾使其能应用于未来的教学。
林楷泽(初三平)报道


        现今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变动,带给教育现场许多冲击,教室内可能有许多新颖的科技设备,但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多半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也就是讲述与背诵。如何在自然科学,甚至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过程改变此一现象呢?以自然科教学为例,许多教学都只是呈现最后的科学结论,学生对产生这些结果的过程缺乏认识与省思,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是看到表面的现象,就产生直接的解释或主张,而无法阐述自身的推理过程与问题所在。来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洪逸文老师与老师们分享如何采用“论证对话(argumentation discourse)”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如何展开论证教学的设计,以提升教学的思考与技巧。

        洪逸文老师说,一个人一小时内能吸收的概念是5+2,能力强者能吸收7个概念,反之只有3个:“例如大家常看探索频道,他们的影片剪辑就是把一个概念和一串故事连起来的,把概念塞在故事之间,仔细算算其概念数量都介于3至5个之间,因为超过那个数量我们就无法吸收了。”

        将此概念放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老师们不要急于将过多的知识点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而是应该仔细地把知识点进行切割,安排知识点的轻重,分时段进行讲解。现今的学生大部分能够自学,我们要教他们的是去了解更上一层的知识结构。


        他建议,教导学生时,老师不仅要阐述自己知道的东西,还要说明如何知道、为什么知道,把知识的结构一层层的进行剖解。因此,老师要进行所谓的深度备课,一直不断地跟自己提问,犹如跟内在的自己进行对话。当老师习惯此教学模式后,就会慢慢地与学生产生对话,一个班级里师生最多的对话就是眼神。

        “假如学生在对上你的眼神时向你点点头,就表示他明白。可是,很多时候并非如此,一些学生在任何时候无论明不明白都点头,这时候老师就要分辨到底他是否真的明白。如果分辨出学生的眼神不对,那可能就是他并不明白。那时,老师就要观察是哪一环节开始学生不明白,再从该环节解决学生的问题。”

        洪老师与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他曾吩咐一个暑假来实习的老师,把课本第一章的讲义做成简报。实习老师完成简报后,洪老师问:“你做的讲义,和教科书厂商给的讲义有什么不同?”当对方第二次将修改后的简报呈上,他又问:“你有没有想过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东西?” 

        “这时候我们就回到了教育最原始的意义,老师将知识教给学生就是希望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不同于填塞一堆知识给学生。非常有趣的是,曾经有一位老师将我一整个学期的课程都录了起来,然后去分析、讨论我究竟用了什么提问技巧?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他幽默道:“我觉得当老师最棒的是有人付钱给你在台上随便乱讲,学生们还很尊敬你。究竟如何授课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需要运用一些论证的方法。”

        论证的教学主旨在于培养批判性思考,老师课堂上的做法侧重讲重点。我们上新的进度和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倘若备课的重点是为了准备考试、拆解考试的知识重点,那新的进度和复习又有什么不同?假如老师在教新进度课程和最后要复习的上课模式都一样,那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高一、高二的课程都是为了准备高三的考试;高三的复习如果和高一高二的上课模式是一样的,那和补习班有何差异?老师的教学专业在哪里?

        “当教书流于把重点讲给学生听,而没有知识的拆解,身为一名老师你就要回头问自己最基本的问题:我要怎么去拆解这些知识?也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去探究一件事情背后或者去论证一件事情,教育才有提升的进程。”

        洪老师表示,教育不是一个单向的思考、单向的转变,它是双向的,在双向的过程转变,我们才有办法知道别人在讲什么或让别人知道我在讲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怎么样把话讲清楚?这是值得深思的。他举例:当中国大陆的水越来越不足时,我们优先考虑一些能够适应少水环境的农作物,也许需要改变农作物的某些基因,让它们减少对水的需要,农夫灌溉的水也会相对减少。但是,基因改良的作物会致癌,当我们知道基改作物同时具备天使和魔鬼两个面向时,我们就会斟酌报纸上《极危险的基因改造事物》的标题是否正确,我们会进一步探究,而不仅主观判断事物的正确与否。

        “当社会许多原本单一价值判断的事情已经没那么绝对的标准,就像核电厂,人们无法明确界定它是好还是不好,这并没有标准答案。在此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让别人认同?我们需要跟别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张是什么?当然,别人未必同意,他们也会反驳我们。此外,作为第三者我们要如何去评断谁比较有道理?这就非常讲究逻辑和证据。”

        他强调,逻辑是因为有证据,且证据不一定在表面上,这称为论证的能力。论证就是就相关事物不断对自己进行提问、检视自己的思考。论证能力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要训练自己就该现象提出自己的主张,再反复进行推论。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需藉助课堂中的对话(discourse)作为学生反思的媒介,使学生获得对概念更深层的理解,进行高层次的统整与评鉴知识的技巧,即批判性思考。

        课程结束前,全体学员与洪老师大合照。洪逸文老师鼓励大家,多练习以正确地使用论证的方法,并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去、多元尝试,提升教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