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遇到挫折时,你们如何应对?如何克服困难?
由于组织工程学的技术在中学阶段的课程上只是略为提及,因此进行研究时我们必须阅读大量的资料、文献和研究论文以丰富背景知识。我们参考了许多的网络资料来巩固组织工程学的概念,也邀请Professor Angela为我们进行说明会。
实验过程中,我们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大学实验室里的仪器、材料和药品,几乎都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实验涉及的许多专业名词也艰涩难懂。为了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原理,我们必须经常向Professor
Angela、洪福孝老师和协助我们的硕士班学生请教,并在每部分的实验完成后立即进行小型会议讨论、分析和总结,非常考验大家快速吸收、整合与思考的能力。我们也在每次实验结束返校后,趁记忆犹新赶紧总结实验过程、进行记录,作为后期整理报告的参考资料。此外,我们在制作简报时也面临窘境,一年下来我们做了很多,要把所有资料、结果浓缩在5至10分钟的简报中,非常考验浓缩与取舍功力,语文的转换也深具挑战,必须小心求证。最终,我们比赛时所采用的,是背后经历反复讨论和修改后才完成的“精华”简报。
我们面临的另一困难是资金拮据,虽然最昂贵的器材已由国大方面和Professor Angela承担,但我们仍需购买晶片、扫描器、实验动物、队服、礼篮等,且多次往返国大的车马费也是一笔数目,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外部赞助,以维持研究的进行。校方协助我们购买了扫描器,而车马费则由洪福孝老师自行承担,老师也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向校友、医生、企业家等寻求赞助,我们十分感激。我们参赛的另一目的,更是为了获取丰富的奖金,一旦成功赢得比赛,将可利用奖金支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以及购买下阶段实验所需的物品。
4.你们的发明是否已申请专利?将来可加以改良应用在哪一些领域?
我们尚未申请专利,还须咨询合作大学(UKM)的意见,毕竟对方全程提供我们实验器材和协助,花费不少钱财和精力。
当技术足够成熟与完善,我们可以将晶片拓展到人类身上,如将晶片注射到阿兹海默症,即俗称的老人痴呆患者体内,以便追踪其所处的位置,减低病者失踪机率。此外,类似的技术也可以进一步被提升应用到改善心脏起搏器方面。
心脏起搏器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问题,植入时间通常为5至10年,但心脏起搏器毕竟是外来物,存在发生排斥的风险,组织包裹或许可以加强心脏起搏器的稳定性。现今许多国际科技公司都已初步植入晶片至员工体内,以进行打卡、付款等用途,因此晶片的发展是非常宽广的,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必须植入晶片,以取代身份证、信用卡、医药记录等文件。纵观人类科技发展的趋势,相信我们的研究和发明将具有远大的发展。
感谢恩师,善用奖金
刘凯铷(高二理忠)
一开始没想过会走那么远,只是单纯地想把研究做好。我很幸运,有一班很好、互相配合的组员,大家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时未曾想要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寻求突破,团队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这让我很欣赏、感激,也鼓舞我一直前进。
身为组长,肩负的压力很大,担心自己做不好、无法成功带领大家完成研究,所幸组员都给予我很多的谅解与100%的配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 洪福孝老师,他自2011年开始带领Wissenschaft,没有他的坚持,今天我们不可能有机会在课外进行专题研究,并且发光发热。洪老师不辞劳苦牺牲周末时间带我们到国大进行实验,还承担车马费,在我们丧气时鼓励我们。能够遇到这么热心且愿意为学生如此付出的老师,我们深深感恩。
在这期间,我们收获了一般中学生不曾经历的宝贵经验,这几年来在校所学、所累积的能力,也在过程中被一一考验。我们在其中看见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比赛期间,我们与其他学校的队伍进行交流,与相同领域的精英交流,是其中的一大乐趣。
荣获第一名,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与坚持终于受到肯定,但这不是研究的结束,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必须更虚心努力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我们期望善用这笔奖金拓展研究方向,或把这笔钱留给与我们一样对科研有兴趣的学弟妹进行研究,将这份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传承下去。
团队努力,缔造佳绩
吴嘉胜 (高二理爱)
“癌爆晶片”原本只是个普通的专题研究,我从没想过它能够走向全国科技创新冠军。在艰难的研究过程中,大家不断努力,一堆曾看不懂的文献,变成如今了然于胸熟悉的内容,团队的坚持与毅力,最终缔造了佳绩。
这项研究,考验的不仅是知识的应用,还包括了呈现技巧、简报设计、学术语言转换等。为了向众人呈现我们的研究,我们必须利用最精简的语言在短时间内,虏获评审的心。通过这项研究,大大提升了我在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他日我出社会后,迈向成功必备的能力。
我们的作品荣获各项赛事奖项,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肯定。这也标志着我们的研究具有潜力,可展开下一步更深入与专业的研究。未来的过程也许艰难,但是至少现在我知道我们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汲取新知,继续探索
陈慧琪(高二理孝)
很幸运可以参加这一项专题研究,过程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学习与成长,除了提升科学知识,还促进了我们的呈现技巧、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等。
课外与课内的实验差别甚远,我们在进行实验中也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通常课内实验的步骤都是固定的,还附有注意事项的提醒以减少实验误差,而课外实验强调创新,从零到有地去做一个成功率在掌控之外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真正透彻地探索科学、发扬实验精神。
当然,我们的实验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实验数据不足,实验动物种类不多,无法确定可以降低多少百分率的癌症等,但从科研而言,这正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之处。科技创新的未来,等待我们继续探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